Barrett食管怎么治疗
2018年07月25日 90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端粘膜细胞由于长期反流刺激由鳞状细胞化生为柱状上皮细胞的一种适应性改变。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总体癌变率约为0.1-0.15%。由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到食管腺癌一般经历GERD(胃食管反流病)—胃上皮化生(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这个过程,由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发展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概率波动较大,约为0.5-13.4%。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纪涛
由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变为食管腺癌的危险因素有:有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特别是发作频繁、夜间反流明显、病史长的患者)、胃镜见有反流性食管炎(特别是重度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长度(长段的癌变机会要大于短段和超短段的)、超重(BMI30>25-30)、吸烟、胸部放射、水果和蔬菜摄入低、使用松弛食管下端括约肌的药物、50岁以上男性、有食管癌家族史等,其中凡是能加重反流的因素都可增加Barrett食管癌变的机会,罹患以上危险因素越多,发生癌变的机会越大。
防治原则是控制胃食管反流,消除症状,防治并发症。方法有生活干预、药物、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理论上讲避免胃食管反流的措施也会降低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癌变的机会,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减少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癌变的机会,所以不推荐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由于Barrett食管局限于粘膜,现已不应用手术治疗,胃镜下治疗主要有氩离子凝固术(APC)电凝技术、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热探头治疗、粘膜切除(EMR)、粘膜剥离(ESD)、射频(RFA),其中RFA以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安全性高而得到广泛应用,美敦力公司的Barrex射频消融系统可有效消除食管癌变前期的Barrett食管,并可有效防止病情进展,2年的长期随访表明,完全根除率在90%以上。
射频治疗的工作原理是电子发生器产生460-500KHz的射频电流,使和电极接触的周围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产生高速振动和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局部组织细胞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热凝固变性、坏死。Barrex系统的消融阵列技术能够控制能量传达的深度(800-1000um),以减少破坏结构相关的并发症危险。在对组织不造成显著伤害的情况下将治疗效果最大化,能够有效的破坏柱状上皮层、固有层及部分固有粘膜肌层,而不会损伤粘膜下层,健康组织也能够重新生长。对能量的一致控制能够去除粘膜上皮层,减少对腺体的潜在伤害,提高患者的耐受性。而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不能控制深度,有较高的破坏组织的风险。
Barrex射频治疗系统分HALO360和HALO90两种,其中HALO360主要治疗环周Barrett食管,HAIO90主要治疗舌状及岛状,都在胃镜直视下操作,未来消融导管会更加微型化,可通过胃镜活检孔插入,治疗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Barrex射频治疗系统相对比较安全,除治疗Barrett食管外,对消化道扁平病变均有治疗作用,适应症为:1.Barrett食管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2.Barrett食管不伴异性增生 3.消化道平坦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消化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5.消化道粘膜内癌的可见病变 6.贲门的肠上皮组织转化(化生) 7.鳞状上皮异性增生 8.胃食管早期鳞癌 9.食管鳞状上皮乳头样增生 10.胃食管鳞癌残余病灶的治疗。其他可能的适应症:1.胃窦血管扩张 2.放射性直肠炎 3.Mallory-Weiss综合征,即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4.动静脉畸形 5.血管发育不良6.Dieulafoy病变 7.血管瘤。绝对禁忌症:1.严重心脏病 2.严重肺部疾病 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 4.怀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 5.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患者 6.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 7.脑卒中患者。相对禁忌症:1.心肺功能不全 2.消化道出血,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 3.严重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 4.严重出血倾向,血红蛋白低于50g/L或凝血时间延长超过1.5秒以上 5.高度脊柱畸形 6.消化道巨大憩室。
术前准备类似于无痛胃镜,前一天晚9点后禁止进食,抗凝药、抗血小板药要提前一段时间(华法林3-5天,阿司匹林7-10天),治疗当天禁止饮食,对适当的水分摄取不加以限制,除了高血压、脑梗塞、心脏病等需要内服的药物外,其他药物最好停止服用。治疗后24小时内可进流质饮食,第二天可根据自己的症状逐渐进软食,最后过渡到正常饮食。一般治疗后12周内镜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