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2019年08月20日 84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和健康科普教育的普及,人们开始逐渐了解帕金森疾病。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前冲步态等症状是帕金森病典型的特征。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人仅仅因为不自主的震颤就恐惧自己患了帕金森病。其实震颤的病因有很多种,不是所有的“震颤”都是帕金森病,明确震颤的原因才是治疗的根本。

震颤并不都是病

震颤分为静止性震颤及动作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又分为姿势性、运动性、意向性及等张性。静止性震颤的特点是活动时减轻,比如有些帕金森病患者手里拿个物品就不颤抖了。动作性震颤是指在活动中出现,比如夹菜、端水杯时抖动。不同的病因可能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震颤。大家都可能经历一些不自主的震颤。这些现象一般不是帕金森病的征兆,不必过度担心,要理性区分,科学对待。

震颤表现多种多样

特发性震颤在肢体活动时明显,静止时减轻或消失,没有僵硬及运动迟缓,同时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少量饮酒可减轻震颤。尽管现在有学者认为特发性震颤是一种震颤综合症,因为其中一小部分可能转化成帕金森病样,但是临床上还是比较容易与帕金森病鉴别。

帕金森病引发的震颤,多见于中老年人,出现一侧肢体不能控制的颤抖,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拇指与食指抖动,有搓丸样动作。频率通常为为48/s(48Hz),也可以伴有肢体僵硬、动作慢、面具脸,写字越来越小,碎步前冲。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有些患者早期有肌肉疼痛,情绪低落,便秘、嗅觉减退,常会被误诊为抑郁症、肩周炎、颈椎病等。

此外,一些与内科系统相关的代谢病也会引发震颤,比如甲亢(常伴有消瘦、多汗、心慌、突眼),低血糖(大汗、心慌),铜(肝豆状核变性)、铁(铁沉积病)、钙(甲状旁腺疾病)代谢异常等。当然,生活中震颤的产生不仅仅只是这些原因,还有如药物性震颤、心因性震颤、小脑病变等导致的震颤,鉴别发生的震颤的原因,继而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特发性震颤要重视

特发性震颤听上去很陌生,其实这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同时也占了震颤病中的多数,其症状容易和帕金森病混淆,因此漏诊、误诊情况比较常见。

早期的特发性震颤症状非常不易觉察,在身体静止的情况下,患者通常不出现震颤,绝大多数震颤发生在活动时,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震颤范围逐渐扩大,从身体的一侧扩展至另一侧,扩展顺序无规律,同时可伴有头部、面部或声音震颤。该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随着年龄的增加,大于40岁者的发病率为5.5%;大于65岁,其发病率为10.2%。约1/3以上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这类疾病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常诉少量饮酒后症状显著改善,但症状改善维持时间较短暂。

特发性震颤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而静止性震颤在静止、行走时加重,保持姿势和动作时减少,特发性震颤为姿势性震颤或动作性震颤,没有肌肉僵硬和动作迟缓。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有姿势性或动作小震颤,但多数情况下静止性震颤贯穿帕金森病始终。特发性震颤也可从头的不自主震颤开始,点头样或摇头样,以双上肢持物时不自主抖动的特发性震颤更为常见。少数患者表现为特发性直立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病程可达数十年。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要注意情绪,不必过度紧张,愉快的心情和合理的运动可以延缓疾病。对于震颤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药物治疗,但有些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即脑起搏器治疗。

脑起搏器手术是在胸前皮下植入神经刺激器发射微弱电脉冲,通过延伸导线到达植入脑内特定核团形成电刺激,达到有效控制症状的目的,这一手术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等优势,通过手术可以缓解患者的震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该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对于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的患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