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囊肿患者最常问的12个问题

2021年05月15日 880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   骶管囊肿是一种什么病?

骶管囊肿是指位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本质为硬脊膜憩室或脊神经根袖的病理性扩张,囊肿内容物为脑脊液。

骶管囊肿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5%~13.2%,其中以女性多见。

骶管囊肿按照囊壁或囊腔内有无神经根可分为无神经根的单纯型和有神经根的神经根型。神经根型囊肿又称为神经根袖套囊肿或Tarlov囊肿,占所有骶管囊肿的90%左右。

2.   为什么会长骶管囊肿?

对骶管囊肿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对Tarlov囊肿的形成及发展,可以用“球阀机制”予以解释。正常情况下骶管内走形的马尾神经被一层薄薄的束膜紧紧包绕,束膜下腔为潜在的腔隙,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由于先天发育或后天创伤、炎症等因素的作用,使局部脑脊液在静水压力增高时出现单向流动,脑脊液流入到束膜下腔,而且流入的脑脊液多于流出的脑脊液,就会使得束膜下腔逐渐扩张,而形成囊肿。

3.   骶管囊肿都有哪些症状?

临床上大部分骶管囊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囊肿体积逐渐增大,会压迫周围的马尾神经,导致神经根刺激或损害症状,骶管骨性结构也会被侵袭破坏。大约10% -20%的患者会出现臀部、马鞍区、下肢后部、足外侧区疼痛、麻木、肌力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大、小便以及性功能障碍,称为症状性骶管囊肿。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腹痛、不孕症、腿痛趾动综合症等。

4.   如何确定症状是由骶管囊肿引起的?

症状性骶管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  症状部位:骶管囊肿累及骶管和骶神经支配区域,主要包括臀部、马鞍区及下肢后外侧等,对这些区域以外的症状一般不能用骶管囊肿来解释。

(2)  症状性质:骶管囊肿患者的症状在咳嗽、久坐、久站、运动后会加重,平躺后症状会明显减轻,这是骶管囊肿非常显著的特点。

(3)  影像学特点:对于直径小于1cm的囊肿要特别警惕,需要严格排除其它原因,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骶髂关节炎、盆腔炎症等,才能诊断为症状性骶管囊肿。

(4)  症状存在重叠的患者:可实施囊肿诊断性抽吸治疗,进一步明确骶管囊肿与症状之间的关系。

5.   得了骶管囊肿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骶管囊肿的症状与囊肿内压力大小及神经的耐受性密切相关。当得了骶管囊肿以后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导致硬脊膜内脑脊液压力持续增高的动作,如长时间的站立,长时间的端坐,剧烈活动等。一般建议在长时间站立,端坐或活动2-3个小时之后需要平躺休息一段时间。同时要避免突然跌倒,剧烈咳嗽等。

6.   骶管囊肿自己会消失吗?

不会。保持不变或持续增大。

7.   骶管囊肿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无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对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或者症状不明显,但是囊肿巨大已突入盆腔者,需视病情轻重和患者意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对于刚出现症状不久,或者症状不严重,磁共振检查发现囊肿不大,直径小于1.5cm,而且以前也没有治疗过的患者,建议先给予保守治疗,如口服抗炎止痛药、周围神经营养药和物理疗法,同时改变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2)手术治疗:对于通过保守治疗症状不能缓解,或者缓解不满意,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的,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骶管囊肿的手术方式比较多,包括囊肿穿刺引流+纤维蛋白胶注射,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术,自体脂肪/肌肉-蛋白胶囊肿显微填塞术,囊肿瘘口结扎术,囊肿分流术等。我们推荐显微镜或内镜下利用微创通道行漏口封堵+囊腔填塞术。

8.   骶管囊肿能做微创手术吗?

可以。上海长征医院吕立权教授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脊柱微创通道技术在骶管囊肿中的应用。通过微创通道,在显微镜或内镜下找到漏口,行漏口封堵和囊腔填塞术。该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症状缓解满意,神经损伤风险小,术后恢复快速,是目前为止骶管囊肿手术的最佳选择。

9.   骶管囊肿手术风险大吗?

骶管囊肿手术风险主要包括:马尾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切口部位疼痛不适;切口感染等。我们采用微创手术后上述风险已显著降低,病人均获得满意效果。

10.  骶管囊肿术后会有后遗症吗?

骶管囊肿手术虽然属于微创手术,但是仍有可能出现后遗症,包括骶尾部和下肢的疼痛麻木,行走困难,便秘、小便失禁或尿潴留,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的甚至出现截瘫。 我们采用最新的微创手术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已显著降低,病人均获得满意效果。

11.  骶管囊肿术后会复发吗?

骶管囊肿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率相对较高,我们采用微创手术后复发率已显著下降,复发率低于1%

12.  骶管囊肿术后康复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1)  传统手术需要俯卧位,卧床时间通常大于2周;术后休息3-6月;

(2)  微创手术后术后无需俯卧位。术后3天即可以下床活动;术后1月通常可以恢复工作。

(3)  术后早期要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4)  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适当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待伤口愈合后早期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恢复需要3-6个月;

(5)  术后一周内要严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脑脊液漏,一旦出现脑脊液漏,需要及时换药,严格俯卧位,伤口沙袋压迫,直到切口完全愈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