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医答】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导尿如何进行?
2020年03月25日 78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原则是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使膀胱具有适当的排空能力;使膀胱具有适当的控尿能力;尽量不使用留置导尿管
留置尿管管理
对于留置导尿患者,传统方法是在脊髓损伤初期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通常在1~2周后夹住尿管,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保持一定容量,防止挛缩。每隔2周更换尿管1次,定时行膀胱冲洗。长期留置尿管虽然可以解决下尿路梗阻问题,但可引起膀胱挛缩、膀胱结石、尿瘘,增加泌尿系统感染机会。脊髓损伤晚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尿路感染所致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当患者并发肾积水伴泌尿系统感染时,为了保护肾功能,留置尿管仍被认为是常规的治疗措施。
间歇性导尿
1、无菌性间歇导尿
在无菌条件下实施的间歇导尿操作称无菌性间歇导尿,脊髓损伤后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可施行。
(1)制订饮水计划
根据患者生活习惯、补液量、补液和功能训练的时间给患者制订饮水计划时间表,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一般早、中、晚餐各400mL,10:00、16:00及20:00各200mL,从20:00至次日凌晨6:00不饮水,以避免夜间膀胱过度膨胀影响睡眠。
(2)导尿间隔时间
导尿间歇时间依据残余尿量多少而定,开始导尿一般4~6h 1次,每次导尿量不超过400mL;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每日导尿不超过6次;当残余尿<100mL时,可以停止间歇导尿。
(3)操作注意点
尿管充分润滑,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引流要彻底,尿液呈滴流出后不急于拔出尿管,应在缓慢拔出尿管同时屏气增加腹压或轻压膀胱区,使膀胱彻底排空,没有残余尿存在。
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1个月后视情况改为2~4周检查1次。间歇性排尿可有效解决长期留置尿管的缺点;利于形成反射性膀胱,使膀胱周期性地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较好解决排尿问题;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
2、清洁间歇导尿
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有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同无菌性间歇导尿,进行清洁间歇导尿前1~2天教会患者按饮水计划饮水,24h内均衡地在每一时间段内摄入水分,避免因膀胱不能排尿或排尿不净而过度膨胀导致泌尿系统功能损害。
(1)清洁洗手
教会患者或家属按清洁洗手步骤图认真洗手,时间>5min,这是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操作之一。
(2)操作指导
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体要求且长期适用的导尿用品,导尿环境尽量做到清洁,以防泌尿系统上行感染。护士在清洁环境下先给患者或家属示范1~2次之后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操作(截瘫的患者自己执行,四肢瘫患者由相对固定的家属代替执行)。多数患者或家属在指导1~2次后均能独立进行操作。记录每次导尿量和患者自行排出尿量,根据每次总尿量随时调整患者饮水计划中的时间段饮水量。每周检查1次尿常规、自主排尿能力、残余尿量和洗手前后细菌培养等。
清洁间歇导尿不仅可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且有利于膀胱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清洁间歇导尿的并发症可有尿路感染、忧虑症、男性患者可发生附睾睾丸炎、肾脏和膀胱结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