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疗的适应原则及放疗副作用的概括说明

2018年11月01日 75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放疗是目前治疗恶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 据估计临床上约有 65%r<75% 的肺癌患者需用放射治疗 , 包括综合治疗及姑息治疗。 随着放射技术的不断进步
, 如今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二门学科 , 称为肿瘤放射治疗学 (radiation oncology) 。但是放疗并不是对所有人或者所有肺癌患者适用的,必须正确把握放疗的适用症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解放军第309医院放疗科匡山
    肺癌放疗是肺癌治疗的一个基本方式,指用电离辐射射线消除病灶。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许多癌症可以产生较好效果。但是放疗会产生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以及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诸多毒副反应,利用中药与化疗进行配合治疗,不但可有效的消除这些毒副反应,而且还可以增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帮助放射线彻底杀灭癌细胞。
肺癌放疗的原则
  放疗对小细胞肺癌最佳,鳞癌次之,腺癌最差。但小细胞癌容易发生转移,故多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照射区应包括原发灶、纵隔、双侧锁骨上区,甚至肝、脑等部位,要辅以药物治疗。鳞癌对放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来根治治疗。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除受病理类型的影响外,尚受肿瘤的大小、瘤细胞分化程度、瘤体细胞群的构成比例、肿瘤床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制定放疗计划前应仔细分析,全面权衡利弊,不能轻易下结论。
肺癌放疗的副作用
  常见肺癌放疗副作用即为出现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即放射性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一般极少发生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易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老年和儿童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多于放射治疗后2~3周出现症状,常有刺激性、干性咳嗽、伴气急、心悸和胸痛,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气急随肺纤维化加重呈进行性加剧、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呼吸道症状。并发放射性食管炎时则出现吞咽困难。若放射损伤肋骨,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明显压痛。体检见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变硬,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和摩擦音。肺部广泛、严重纤维化,最后导致肺功能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出现相应征象。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