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新疗法
2017年05月24日 122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A型肉毒杆菌毒素扳机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口腔颌面外王双义
1、 项目内容及用途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发生的、严重的、短暂的电击样或刀割样疼痛,多发生于单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26.8~28.9/100000,在我国发病率约为50~100人/10 万人口。
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尚无完美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外科治疗和外科性治疗,非外科治疗虽然安全性好,方法简单,但有效率低;外科治疗治愈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有报道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有0.2%~0.4%的死亡率和2%~4%同侧听力减退的风险。临床急需创伤小、疗效高的治疗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国内外仅有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零星报道,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有效率较高等优势,特别是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年老体弱或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有创治疗得的患者,该疗法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2、 项目先进程度和特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有多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止痛和用各种方法破坏相关的神经或阻断其传导。口服药物治疗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案,卡马西平和奥马西平被公认为一线治疗药物,在发病初期止痛效果明显,长期服用止痛效果逐渐减弱,以至于加大剂量也不能完全止痛且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药物封闭治疗、理疗、针灸和中医中药治疗有效率低,达不到理想的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包括在外周神经、三叉神经节、颅后窝进入脑干的位置进行手术,均不同程度的引起三叉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开颅手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多数患者不易接受,因此,我们试图寻找一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创伤小、有效率高、副作用小的方法。
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各种疼痛的治疗已有较多的研究,已经应用于临床,它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内外仅有零星的小样本病例报告,2002年Borodic等最先报道了应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1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4~6个月的观察,疗效显著。Piovesan等报道了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治疗后,随访2个月,有4例完全缓解,其余患者的VAS值降低了50%。
Turk等在一项随机开放性研究中对8 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颧弓注射100 U 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后1周、2 个月及6个月疼痛频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下降。2011年Behnam Bohluli等应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了15例服用药物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取得明显疗效,无不良反应发生。近两年来,国内也有数篇相似的病例报道,得出的结论与国外的报道基本相同。总之,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有效率较高等优势.
3、 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发生的、严重的、短暂的电击样或刀割样疼痛,多发生于单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26.8~28.9/100000[1],在我国发病率约为50~100人/10 万人口,临床上有大量等待治疗的病员,定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项目目前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我们对临床难治的、术后复发的和口服药物副作用重而又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余例,均取得较好效果,已将临床经验做了初步总结,撰写论文“A型肉毒杆菌毒素扳机点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初步报道:附16例病例”发表在《上海口腔医学》2014年第一期上。
5、 项目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风险:
1、过敏反应。
2、中毒反应。
3、注射局部肌张力减弱,特别是扳机点位于口周、眼周是可能引起口角歪斜,闭睑无力等症状。
4、注射点局部疼痛、出血等。
风险评估:对于特殊人群来说,有5类人不能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
1、孕妇、哺乳期妇女。
2、重症肌无力症、多发性硬化症患者。
3、上睑下垂患者。
4、身体非常瘦弱,有心、肝、肾等内脏疾病的人。
5、过敏体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