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胞睑疾病(四)
2019年05月29日 82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二、胞睑疾病治疗八法
胞睑疾病属于外障范围,且为常见、多发的一类眼病,虽然一般较易治疗,但若失治或误治,也可变生他症导致险恶之候。张怀安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临床,采用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化痰散结、凉血化瘀、养血息风、升阳益气、温补脾肾等八法治疗胞睑疾病,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1.祛风清热法
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症见睑弦红赤、睫毛根部有糠皮样脱屑,或胞睑红而痒,或羞明流泪,睑内微红,有红赤颗粒,或胞睑振跳,兼见头痛眼胀;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祛风清热。方剂:银翘荆防汤(经验方)。药物组成:金银花20g,板蓝根20g,蒲公英20g,连翘10g,荆芥10g,柴胡10g,桔梗10g,黄芩10g,薄荷5g(后下),甘草5g。头痛甚加羌活10g,白芷10g。亦可用银翘散。
2.泻火解毒法
脾胃蕴热,上攻胞睑。症见胞睑红肿焮痛,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洪而数。治法:泻火解毒。方剂:清胃泻火汤(经验方)。药物组成:生石膏30g(先煎),生地黄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黄芩10g,栀子10g,大黄10g(后下),黄连5g,甘草5g。或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药物组成:黄芩10g,黄连5g,陈皮5g,甘草5g,玄参10g,柴胡10g,桔梗10g,连翘10g,板蓝根10g,马勃5g(包煎),牛蒡子10g,薄荷5g(后下),僵蚕3g,升麻3g。
3.清热利湿法
湿郁化热,湿热壅塞睑络,血不能畅行。症见睑弦红赤溃烂,眵泪胶结,睫毛成束;或睑内红赤而颗粒累累,形如花椒,沙涩流泪;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濡数。治法:清热利湿。方剂:清热利湿汤(经验方)。药物组成:黄芩10g,滑石10g(包煎),车前子10g(包煎),茯苓10g,茵陈10g,荆芥10g,防风10g,连翘10g,地肤子10g,甘草5g。或除湿汤(《眼科纂要》)。药物组成:连翘10g,滑石10g(包煎),车前子10g(包煎),枳壳10g,黄芩10g,黄连5g,木通10g,甘草5g,陈皮10g,茯苓10g,荆芥10g,防风10g。
4.化痰散结法
脾失健运,湿痰内聚,上阻胞睑脉络。症见胞睑内生硬结,皮色如常,按之不痛,推之能动;舌质淡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治治法:化痰散结。方剂:化痰散结汤(经验方)。药物组成: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0g,桔梗10g,浙贝母10g,昆布10g,海藻10g,前胡10g,夏枯草10g,玄参10g,连翘10g。或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药物组成: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僵蚕10g,黄连5g,荷叶5g,甘草5g。
5.凉血散瘀法
脾胃热盛,热入血分,壅滞胞睑。症见胞睑厚硬,睑内颗粒累累,疙瘩不平,红赤显著,眼睑重坠难开,眼内刺痛灼热,羞明流泪,甚或黑睛赤膜下垂;舌质紫暗,苔薄黄,脉涩。治法:凉血散瘀。方剂:凉血散瘀汤(经验方)。药物组成:生地黄15g,赤芍10g,荆芥10g,防风10g,柴胡10g,蝉蜕5g,刺蒺藜10g,栀子10g,黄芩10g,黄连5g,红花5g,甘草5g。或归芍红花散(《审视瑶函》)。药物组成:当归10g,大黄10g,栀子10g,黄芩10g,红花5g,赤芍10g,甘草5g,白芷10g,防风10g,生地黄10g,连翘10g。
6.养血息风法
气血亏虚,血虚生风,虚风上扰头面。症见胞睑频眨,或胞睑振跳,或与眉、额、面、口角相引不能自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养血息风。方剂:养血息风汤(经验方)。药物组成: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10g,荆芥10g,防风10g,钩藤10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龙骨20g(先煎),蝉蜕5g,甘草5g。或当归活血饮(《审视瑶函》)。药物组成:苍术10g,当归10g,川芎5g,薄荷5g(后下),黄芪20g,熟地黄15g,防风10g,羌活10g,甘草5g,白芍10g。
7.升阳益气法
约束为肌肉之精,脾主肌肉。若脾虚中气不足,脾阳不升,则眼肌无力。症见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甚或眼球转动失灵,视一为二,伴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苔薄,脉虚。治法:升阳益气。方剂:升提汤(经验方)。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0g,羌活10g,防风10g,枳实10g,当归10g,制南星5g,制禹白附5g,柴胡6g,升麻5g,甘草5g。眼球转动不灵活者加秦艽10g,僵蚕10g,钩藤10g。或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药物组成:人参10g(或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2g,陈皮5g,当归身10g,升麻5g,柴胡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8.温脾补肾法
脾肾阳虚,水不化气,湿邪上泛。症见胞虚如球,面色无华,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治法:温补脾肾。方剂:温脾补肾汤(经验方)。药物组成:熟地黄20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山药10g,牛膝10g,制附子10g(先煎),桂枝10g,干姜3g。或济生肾气丸(《济生方》)。药物组成:熟地黄15g,山药10g,酒炙山茱萸6g,茯苓10g,牡丹皮10g,泽泻10g,桂枝10g,炮制附子5g(先煎),去头牛膝10g,盐炙车前子10g。辅料为蜂蜜。
体会
1.胞睑属肉轮,内应于脾,脾与胃相表里,故病变首当责之脾胃。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聚,蕴积化热;或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停于睑内,而发于胞睑;或胞睑弛缓而发病。此外,亦有因物理和化学性损伤,或受邻近组织病变波及而发病。
2.胞睑疾病辨证,须分标本虚实。实者分清风热、血热、湿热、痰结、血瘀;虚者辨清气虚、血虚、阳虚。标实者多为胞睑红、肿、痛;本虚者为虚肿、不红、不热,或上胞下垂等。
3.治疗时,属邪实者,若风邪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若热毒内蕴,治宜泻火解毒;若湿热壅阻,治宜清热利湿;若痰湿阻结,治宜化痰散结;若血热壅滞,治宜凉血散瘀。属本虚者,若血虚生风,治宜养血祛风;若脾气虚弱,治宜升阳益气;若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此八法治疗胞睑疾病,实证重在祛邪,邪去正安;虚证重在调脾,扶正祛邪。
4.胞睑疾病,内治方法虽多,但究竟属于外眼疾患,配合点药、洗药、敷药、针刺等法治疗,则奏效更捷。对于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受邻近组织病变所波及而发病者,应以治疗主病为先,兼顾其他。
(张明亮,张健,张湘晖,张清编著.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