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报告
2018年08月17日 736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平均13.4分,术后平均15.5分。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颈椎病以神经根型多见,症状重,保守治疗疗效欠佳者须手术治疗。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1例,女10例,年龄30-68岁,平均49.2岁。病变累及单一节段18例,其中C4、5 2例,C5、6 10例,C6、7 3例;累及两个节段3例,分别为C4、5及C5、6 1例,C6、7及C5、6 2例。发病时间20d-13个月,平均7.2个月。合并脊髓型颈椎病2例。
1.2 临床表现:21例均累及单侧上肢,其中左11例,右10例。主诉肩部不适疼痛9例,上肢疼痛12例,上肢无力1例,合并眩晕2例,合并上肢麻木感觉改变2例。查体:颈椎棘突或棘突旁压痛8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16例,受累区域感觉减退11例,感觉过敏2例,三角肌和肱二头肌肌力减退各1例,肱三头肌肌力正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4例,Hoffman征阳性1例,Babinski征阳性2例,踝阵挛2例。
1.3 影像学检查:21例均行X线片及MRI检查。正位X线片可见椎间隙减小,钩椎关节增生;侧位X线片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斜位X线片见椎间孔变窄。MRI可见颈椎间盘突出,偏向患侧压迫神经根出口处。
1.4 手术方法及手术后处理
1.4.1全身麻醉,平卧,颈部略过伸,颈下填实固定。
1.4.2 沿颈横纹在颈部一侧做5cm切口,钝性分离软组织、血管鞘,暴露病变节段椎体和椎间盘前方,用1.5cm长金属针头插入椎间隙,c形臂定位。
1.4.3 前路减压:病变间隙间盘前方用尖头刀切除部分椎间盘髓核钳取出部分
髓核,用不同角度锐利刮匙刮除残留髓核及软骨板,椎板咬骨钳及刮匙去除病变
患侧方潜行减压,去除增生的钩椎关节,侧方减压的范围为钩椎关节向外5-6mm,
这样既保证了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又可以防止损伤椎动脉,潜行减压过程沿骨
面进行,具有较高安全性。
1.4.4植骨块制备和嵌入或cage植骨:1)暴露髂骨内外板后,根据量出的骨槽大小凿取三面皮质骨髂骨块,修剪成楔形。每间隙厚度为1cm+2-3mm。厚度应达到椎体后1/3,在椎间隙撑开状态下,在椎间隙撑开状态下,将cage放入骨槽中。
1.4.5固定带锁钢板:将选定钢板预弯后经螺钉固定于减压槽上下方椎体上,并
通过锁钉锁固。C臂X线机透视证实螺钉未进入椎间隙,钢板无偏斜,椎间隙无过
撑后,用盐水冲洗创口并负压引流,缝合颈前深筋膜,并逐层缝合刀口.术后,颈
托固定,3天下地活动,常规应用抗生素,神经脱水剂,地塞米松针3-5d.定期复查
颈椎正侧位X线片,了解内植物位置,植骨融合及颈椎生理曲度。
1.5 结果肩部及上肢疼痛者,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d-10个月,平均5.5个月。按JOA17分评分法评价手术效果。本组术前评分12-15分,平均13.5分;术后评分14-17分,平均15.6分,手术前后评分有明显差异(tE1.922,P<0.05),表明手术有效。
2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60%~70%[1],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髓核的突出与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赘形成,以及其相邻的3个关节(椎间关节、钩椎关节与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均可以对颈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此外,根管的狭窄,根袖处的粘连性蛛网膜炎和周邻部位的炎症也可引起[2]。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保守治疗得到较好疗效。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成为必要的选择。手术指征:国内专家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原则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1)系统非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反复发作;(2)临床症状、体征与X线、MRI神经定位一致,疼痛剧烈,有急性进行性肌萎缩;(3)有多神经根刺激症状,急性剧烈疼痛,影响正常生活者[3]。
发病椎间隙的定位诊断:颈神经受压,可有颈后、头的一侧、双肩、肩胛间、上臂、整个上肢或前上胸等不同部位的疼痛、皮肤感觉减退及肌力减弱。各神经有特定的支配范围,根据症状和体征,大致能推断出发病的椎间隙,但颈神经感觉支的分布常有重迭。由于解剖变异,上一节段的神经纤维往往随下一节段的神经纤维发出,因而单凭感觉的改变进行定位,仍会有误差[3]。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椎节不稳定、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等。经验证明,影像学的异常并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真实情况必须将临床与影像学两者相结合,才能定位准确。一般说,颈椎不稳有较大定位价值,多符合临床定位。椎间隙狭窄常提示该间隙神经根受压,而部分患者表现为上一间隙神经根损害,需详细追问病史。定位无把握者,同时减压融合两个间隙较稳妥。CT和MRI往往显示多间隙的椎间盘突出。
前路手术的优越性:传统的后路全椎板切除术,使脊髓整体后移而获得相对减压,症状缓解。但由于钩锥关节未能直接切除,直接的神经压迫得不到有效减除而效果不满意。有学者提出采用后路直视下切除部分椎板及关节突,行神经根减压,手术风险较大。前路减压将神经根的致压物直接刮除,使神经根彻底减压,并且植骨融合内固定。
椎间植骨的优越性:颈椎后凸可成为椎体后方的致压因素,不论是分间隙植骨还是cage植骨,均能有效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撑开状态下植骨或cage植骨,使其接受压应力,利于愈合。颈椎前路分间隙植骨或cage植骨需达到椎体的后1/3,以使椎间隙的后高得到恢复或增高且增加神经根管高度,同时纠正黄韧带的松弛内皱,至脊髓背侧及神经根的一次性减压,但增高量在原有高度上有1-2mm的增加,增高过多会出现颈部曲度过伸,脊神经过牵的情况。消除了椎间不稳,神经根性症状即可消失,而且远期疗效确切。但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上、下相邻节段是否容易退变,有待于大样本及长期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旭,许建华,陈飞雁,等.前路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4):511-513.
[2]NabilA ,HowardS, Rongming XU ,etal.The quantiataive anatomy of the cervival nerver boot groove and theinterver tebral foramen[J].Spine,1996,21(14):1619-1623.
[3] 曾湘穗,林庆光,赵新建,等.神经根型颈椎病44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4):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