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哮喘发作,胃食管反流惹得祸!
2019年10月19日 8345人阅读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支气管哮喘是因外源性或内源性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早在19世纪初,Osler就正式提出胃食管反流与哮喘有关。近年来,两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GINA 指南指出,哮喘未控制的常见原因除依从性不佳、吸入技术不正确和持续暴露于刺激因素外,合并症的存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中合并GERD排在前列,此外还包括肥胖、焦虑抑郁、食物过敏、鼻炎、鼻窦炎和鼻息肉等。研究发现哮喘患者发生GERD的比例高于非哮喘正常人,GERD会导致反流、烧心、胸痛或干咳等症状,增加哮喘患者的疾病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哮喘的控制。临床中,对于反复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认真评估合并症情况,尤其是胃食管消化系统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GERD引起哮喘的机制
GERD 与哮喘相互影响,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在GERD影响哮喘方面,目前主要有反流理论和反射理论两大理论。
正常生理状态下,食道下括约肌压力、食道蠕动、胃排空、声门反射等均处于正常范围,但在GERD患者中,均不同程度存在食管结构或功能失调,如食管上端形成的鸟嘴样功能闭塞区,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管运动异常,胃排空障碍等,这些因素促进了胃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
反流理论认为,胃内酸、胃蛋白酶以及十二指肠内的胆汁酸、胰蛋白酶通过食管逆行向上反流,被误吸入肺,引起组织慢性炎症,进而直接损伤黏膜,导致食管外的症状。反流导致Th2等促炎介质的释放,加大了气道阻力和炎症程度。有研究表明与无合并GERD的哮喘患者相比,合并GERD症状的哮喘患者的诱导痰胆汁酸及呼出气冷凝胃蛋白酶水平更高。
反射理论认为反流时,反流物可以激活分布于远端食管上的酸敏感受体,从而导致哮喘等食管外症状。气道和食管具有共同的胚胎起源及迷走神经的分布,两者的迷走传入神经合并并终止在孤束核,因此食管-支气管反射可能会成为介导气道高敏、咳嗽高敏的主要通路。
对于反复控制不佳的难治性哮喘患者,临床医生应当详细评估患者反流症状以及潜在可能(阴性反流或症状不典型者易被忽略,且该部分患者比例并不少),必要时行24h食道pH/阻抗监测等相关检查或予经验性抗反流治疗,以明确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情况。
参考文献:
刘家兴, 陈如冲.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与支气管哮喘[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8,33(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