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疾病超声体检误诊原因

2019年10月19日 870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最近这些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更加关注健康,树立了较强的保健意识,在此背景下,每年参与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健康体检中,超声检查是重要项目之一,直观、无创无痛、操作简单,且高效,适用于多种疾病诊治,得到大范围推广。本文通过对4278例体检者的体检情况分析,探讨观察胆囊疾病超声体检漏诊误诊的原因。
本次研究的4278例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超声体检,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要求禁食禁水至少8h。检查时,取仰卧位,或者半卧位、侧卧位,全面扫查胆囊,对胆囊的大小及形态进行观察,并准确测量囊壁厚度,检查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回声。结果:①4278例健康体检者经超声检查发现297例胆囊疾病,检出率6.94%(297/4278),其中,漏诊7例,误诊11例。
误诊原因:
(1)胆囊检查不仔细,不全面。本组中的7例漏诊病例均属于该情况。对于超声体检者,体检的循环流水操作,加上以阴性结果为主,很多超声医生容易倦怠,未全面观察胆囊病变,造成漏诊。对此,操作时,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调整体位,指导患者正确呼气与吸气,便于超声检查。针对胆囊底部结石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由于近场胆囊底部伴有明显的混响伪像,对胆囊底部病变显示情况造成影响,容易导致漏诊。
(2)一般情况下,对于参与健康体检的体检者,并未出现明确的症状及体征,针对无症状早期病变,若是超声医生掌握不足,便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本组中有3例慢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癌,便属于这种情况。对于胆囊癌,若是囊壁增厚,内缘不够光整,增厚程度不同,回声强弱不均,在观察声像图时,可稍稍将图像局部放大,对细微结构进行详细观察。在难以鉴别的情况下,需给予合理的建议,避免轻易确诊。
(3)部分胆囊疾病的声像图有交叉点,容易导致误诊、漏诊,本组中6例胆囊腺肌增生症误诊为慢性胆囊炎,仅仅根据声像图,很难鉴别诊断弥漫型腺肌增生症与增厚型慢性胆囊炎,但是,弥漫型腺肌增生症脂餐后,可出现胆囊收缩功能亢进表现,在受检者的健康体检报告中应给予建议。
(4)药物因素也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本组2例胆囊正常误诊为胆囊结石,超声显示为胆囊结石,但经后来复查发现胆囊正常,询问得知这2例体检者在体检前服用过过头孢类抗菌素。有研究发现,头孢类药物能够参与肝胆循环,且在体内不易完全分解代谢,40%-60%左右通过原型的方式沉积于胆汁内,对于那些结石高发人群,胆酸池胆固醇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胆囊中蓄积大量药物,超声显示结石,停止服药之后,胆囊中胆酸池慢慢恢复,结石也溶解消失了。
因此,在超声体检时,应加强与体检者的沟通交流,了解体检者的有无胆囊结石病史,询问其近期服用情况,若是发现结石,需排除药物所致的可能性。总之,胆囊疾病超声检查中,检查医师需提高警惕,规范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可疑病例的随访,积极干预影响因素,保证体检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现象。
本文选自李璇婧,医学影像与临床检验,2019年第6卷第2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