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痔疮 需警惕肠癌肠道息肉及时检查

2018年06月26日 92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俗话说“十人九痔”,似乎痔疮是个十分常见的疾病。但专家表示,不少患者出现便血的现象就认为是痔疮,这往往会让部分肠癌患者错过治疗时机。便血不仅仅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肠癌的表现。此外,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肠息肉的检出率大大提升。专家指出,肠息肉并不代表肠癌,但大多数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化而来。因此,肠息肉患者应及时处理,并定期随访。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刘震雄

警惕肠癌在“痔疮”掩护下生长

58岁的李老伯半年前开始出现便血的现象,他一直认为自己得了痔疮。到药店自行买了药服用后,却一直不见好转,反而症状渐渐加重起来。于是近日李先生去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3-4cm处有一不规则肿块,表面溃烂,坏死组织较多,经进一步病理检查后确诊为直肠癌。“这样的患者其实并不少见,”专家说,“许多患者发现便血的第一反应就是痔疮,然而便血却还可能是肠癌的表现症状。”便血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多见于大便干结、上火、饮酒后。其实,很多肛门疾病如肛裂、肛瘘、直肠息肉、肛肠肿瘤,甚至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肾衰竭等都可引起便血。有些却因为没有重视,没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检查,导致疾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痔疮与肠癌所引起的便血到底有什么不同?专家介绍,首先,便血的特点不同。痔疮患者的大便有血,一般都是“被动”出血,是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手纸带血,便血的颜色多为鲜红色。但直肠癌的出血是“主动”出血,由于直肠癌位置常常高于内痔,因此当大便在直肠储存时,会与直肠癌出血混合,造成大便内混杂有血液,而往往血液颜色多呈暗红或果酱色,甚至黑色,有时大便本身还会带有黏液和脓液。

其次,伴随症状不同。痔疮是曲张的静脉团,所以便血多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有时还会有肿块(静脉团)从肛门脱出。对于脱出的痔,手指按压后很软,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一样,可以被压扁,或者推回肛门内。如果内痔长期脱出,会出现疼痛和硬结感。直肠癌作为实体肿瘤,位置固定,质地较硬,会导致直肠壁僵硬、受压,从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排便后不久又出现便意,但无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粪便。如进一步生长,还会造成直肠管腔狭窄、甚至部分堵塞直肠,从而导致大便困难、大便变细等,少数患者还会因直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等。因此,专家建议,如果有持续的便血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肿瘤。

肠道息肉会变成肠癌吗?

如今,西方化的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和低纤维素饮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肠息肉,乃至肠癌的高发。不少人在体检后也被告知了大肠息肉的存在,那么,息肉会不会变成肠癌?专家认为,息肉继续生长可变为腺瘤,而腺瘤继续发展可能就会变成癌。研究表明95%的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虽然大多数肠道息肉是良性的,但一小部分腺瘤是会发生癌变的,恶变率和息肉的大小密切有关,直径小于1cm、1-2cm和大于2cm的恶变率分别为1%、10%和35%。直径小于2cm的绒毛状腺瘤,其恶变率为10%,大于2cm的恶变率则高达53%,尤其需要引起警惕。

专家指出,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肠癌的最有效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检查整个大肠,并且在发现病变时可直接钳夹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直肠癌的发现与确诊。但是很少有人主动做肠镜检查,主要是因为大家普遍对肠癌缺乏认识,而且对肠镜这种侵入性检查方法感到恐惧,这样恰恰耽误了病情。因此,肠道息肉患者要及时检查,即使息肉切除后也应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随访。

哪些人群应警惕肠癌?

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对此,专家解释,肠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临床症状。肠癌早期筛查方法主要是:1.血液检查CEA,CA199等肠癌相关抗原;2.肛门指检对于直肠癌的发现尤为重要;3.大便隐血检查;4.最重要最直接的早期筛查方法就是肠镜检查。

如今,我国肠癌患者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即使20多岁患肠癌也不再稀奇。专家提醒,凡有以下表现:近期出现持续腹部不适、隐痛、胀气;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或腹泻、或两者交替;大便形状改变,出现凹槽,或大便变细;便血,尤其暗红色或伴有血块;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腹部肿块等,应考虑肠癌的可能性,建议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诊断。另外,个人有腺瘤、结肠癌,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史,家族直系亲属有肠癌或息肉的重要家族史,遗传性综合征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等,这些人群都需格外警惕肠癌。对于45岁以上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进行肠镜检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