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小技巧:如何将克氏针尾端掰弯180°?

2019年12月12日 854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909 年,Martin Kirschner 首次将斯氏针改良为克氏针,在此后的 20 年间 Martin Kirschner 又进行了很多改进才制造出最终的产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沈炜亮

自此,克氏针开始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在骨科手术中,主要用于足、手、膝、踝等部位,以及肘部的张力带和各种关节面骨折块的辅助复位固定等。

虽然克氏针为骨折复位固定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并发症。主要包括两方面:克氏针尖锐的尾端突起激惹周围的软组织克氏针移位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Kramer 教授介绍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通过 7 个步骤将克氏针尾端折弯 180°,不仅避免了尾端突起,还可有效防止克氏针移位。

手术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克氏针需要埋入骨质的情况,如张力带以及永久性的骨折固定等。此外,该技术用于克氏针临时固定时,拔除也会更方便。

该技术通过 7 个步骤可巧妙地将克氏针折弯 180°,所需的工具如图 1 所示,通常应用 0.045、0.054、0.062 英寸的克氏针,当然,克氏针的直径主要取决于手术时的具体情况。

图1 手术中需要用到的器械

手术操作的关键步骤如下:

1. 第一步将克氏针从最终的深度退出 5 mm,这样可以防止克氏针过深,穿透对侧皮质,待克氏针尾端折弯以后再敲入骨质。

2. 用持针器紧贴骨面夹持克氏针(图 2A),然后用 7 号不锈钢吸引器头套住整根克氏针(图 2B)。持针器夹紧克氏针,通过吸引器头在与持针器垂直的方向上折弯克氏针,使克氏针成 90°角(图 2C)。

图2 第一次折弯。A 持针器紧贴骨面放置 B 插入吸引器头 C 克氏针折第一个弯

3. 将吸引器头和持针器向克氏针尾侧滑动,在距离折弯处 5 mm 的位置夹紧持针器(图 3),通过吸引器头向相反方向折弯克氏针,约折回 120°(图 3)。

图3 折第二个弯

4. 持针器夹持初次夹持的位置,紧贴骨面(图 4A)。将吸引器头插到第二折弯处,将第二次的折弯作为杠杆,继续向第一折弯的方向加大折弯角度(图 4B),使第一个弯变成 17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的阻挡,直接通过第一次折弯无法达到 170°的弯度,因此第二次折弯是必不可少的。

图4 将第一次折弯的弯度加大。A 持针器紧贴骨面放置 B 增大弯度,使其从 90°增加到 170°

5. 在距离第一个折弯点约 5 mm 处钳夹剪断克氏针(图 5)。

图5 剪断克氏针

6. 用持针器加大克氏针的弯度,使其成 180°角(图 6)。

图6 最终将克氏针折弯成 180°

7. 将折弯的克氏针尾端敲入骨质。这样尖锐的克氏针尾端嵌入骨质以后,平滑的钩状部位与骨面齐平(图 7B)。

图7 将克氏针敲入骨质内。A 冲击器放置到位 B 克氏针最终的位置,尖锐的尖端已埋入骨质内

临床病例

为了验证以上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对一组跟骨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随访。前瞻性地收集了 2008 年一整年中所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共 56 例(51 位患者),其中 11 例没有采用克氏针固定,19 例随访不足一年。余下共 25 例(24 位患者)骨折共用了 86 根克氏针,全部采用上述方法折弯尾端。

术后至终末随访平均 2.26 年(12~46 个月)。X 线片显示无一例出现克氏针移位,也没有发生克氏针相关的疼痛。10 例患者由于钢板等原因需要拆除内固定物,这些患者共有 40 根克氏针均顺利拆除无任何并发症。

图8 克氏针应用实例。A 鹰嘴骨折 B 跟骨骨折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这一方法处理克氏针尾端,极少出现克氏针移位以及尾端突出导致的软组织激惹。因此,应用该方法后,克氏针固定骨折很少出现固定丢失,可以满足术后早期活动的要求。

二次整理者: 阮登峰/沈炜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

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再生医学发展基金;

浙江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再生医学工作组;

本人专业诊治范围:

1,肌腱病&肌腱/韧带损伤:肘-网球肘;肩-肩周炎,肩袖损伤;膝-弹跳膝,跑步者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踝-跟腱炎,跟腱断裂;手腕部-腱鞘炎;筋膜炎

2,再生医学技术治疗运动系统疑难杂症,包括: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的修复、重建和再生;

门诊类型:肌腱病专科门诊!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专家门诊;

致谢:感谢骨科时间 hotstone 的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