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答疑】发现脑膜瘤要不要治疗?要不要手术?

2022年09月06日 88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日前,在颅脑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位50岁的杨女士咨询:“我从今年8月份左右看东西视野里面像打了马赛克,模糊不清,持续10秒左右,到医院看了眼科和神经内科,查出了脑膜瘤,头部之前无明显不适感,只是休息不好时会昏昏沉沉,已经做了两次核磁检查,第二次做的是加强核磁,现在不知道要不要治疗?要不要手术?”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所提供的检查资料,患者的脑膜瘤不是很大,而且出现的视野问题跟肿瘤关系不大,可继续到眼科、神经内科就诊,对于发现的脑膜瘤建议随访观察,每年定期复查,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有增大的趋势再考虑手术。

  患者疑问:一年复查一次?复查时做核磁共振还是CT?

  赵天智主任介绍:一年复查一次就可以,复查时做核磁共振检查,如有明显的剧烈头疼或者头疼症状明显加重的时候,可随时复查。

  患者疑问:另外,关于眼睛的症状,神经内科医生建议做头颈部CTA检查,造影剂副作用大吗?

  赵天智主任介绍:一般副作用不大。

  延伸阅读:

  脑膜瘤的生长病因不明,有一个缓慢生长的过程。体积小,位置相对不重要的脑膜瘤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如果肿瘤长大或者生长的部位关键时,会出现以下征兆:

  1、脑膜瘤直接刺激脑膜,产生:头痛、癫痫(俗称“羊癫疯”)

  2、脑膜瘤长大了,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高:头痛,恶心、呕吐、眼睛看不清、后脑壳脖子痛等。

  有了以上征兆怎么办?做CT和核磁共振检查。CT筛查可以看看有没有脑膜瘤。有脑膜瘤的话,再做个核磁共振判断它的位置和体积大小。

  脑膜瘤患者是不是需要手术需要根据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等来综合判断,具体如何处理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方案。

  目前,临床上主主张对于出现肿瘤生长较快或出现癫痫、虚弱乏力、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即便需要手术治疗,随着神经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患者在发现脑膜瘤后最重要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或随访。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如双极电凝,超声吸引器以及激光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应选择正规神经专科医院就诊。

  术中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导航技术又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技术或影像导向外科,是立体定向技术、代影像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结合的产物。神经导航可以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实时指导手术操作的精确定位技术,其意义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边界以保证手术的微创化。对于小的脑膜瘤和深部脑膜瘤可精确的定位,指导手术,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术中电生理监测

  临床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护或称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一个术语,用来表达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在各科各类手术中,凡是可能影响到脑、脊髓、神经根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手术,都可以在手术中通过不同方式的神经监测技术直接了解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的机会,提高手术质量,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估价重症昏迷病人的预后,利用脑电图监测,使处于药物性冬眠的病人脑组织功能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护脑组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