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都会癌变吗?
2020年07月25日 80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息肉都会癌变吗?
回答是:NO!
什么是息肉?
息肉(polyp),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表现多见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肠腔内的称为“肠息肉”,以此类推。
OK,还记得之前东平医生跟大家常提到的结直肠息肉吗?肠镜要做,做的时候发现息肉顺便去除。即便如此,很多人检查出肠内有息肉后还是很紧张,大可不必,上面的解释我们划重点了,良性肿瘤的一种,别太担心,往下看——
一、肠息肉
肠癌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和肠癌有关的,的确就是息肉。但肠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 15 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90%以上)。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正是这种筛查手段的普及,让美国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过去 10 年间,以每年 3% 的速度下降,虽然美国人的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摄入肯定不如我国。
肠癌的发病年龄往往偏大,所以,正常人群 50 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 三到五年做一次肠镜。
值得一提的是,肠镜发现息肉去除后,并非等于万事大吉!
肠息肉较多的人群,表示从基因或饮食结构上非常容易产生这些小赘肉,复发率比较高,且复发时息肉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肠镜或手术后 1-2 年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二、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在中国有近 6% 的发病率,极高!差不多 16 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多数人是体检 B 超发现的。它一般经常没啥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感觉上腹部不舒服,或者引发右肩背一起痛。
不少人刚一看到报告单上“胆囊息肉”几个字就紧张兮兮、寝食难安,把它和癌联系在一起。其实,“胆囊息肉”只是超声报告上的一个影像名词,但这个东西是不是癌,超声是分辨不出来的,于是统称为“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不是癌主要看它的种类:
1)胆固醇性息肉:问题不大
65%以上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是暴饮暴食导致胆汁里胆固醇增多,最后多到无法溶解而形成的结晶,和胆结石是亲兄弟,一发现就是好几个,目前还没有发现它癌变的报道。而且如果改善饮食习惯,它还有可能缩小!所以如果影响报告写着“多发性胆囊息肉”,一般可以松口气了~
一般来说,直径<1 厘米、多发的、无症状不闹腾的胆囊息肉可以暂不处理,3-6 个月做一次B超严密观察就可以了。
2)真性息肉:有问题
所谓真性息肉,主要有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这几种。其中炎性息肉最“太平”,是结石长期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形成的,可能会很痛,但几乎不癌变;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有 3%~6% 的几率癌变;胆囊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虽然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其恶性(癌变率)在 30%左右!
真性息肉一般都是单个长的,有些还会有血管专门为其提供养料,使其迅速增长。所以当发现单发、直径 >1 厘米、胆囊壁增厚 >4 毫米、息肉增大较快(6 个月增大>3 毫米)、B 超发现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胆结石、反复出现腹痛等情况,就最好遵医手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