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一位小脑萎缩患者,来咨询。
他得病也有几年了,以前还算稳定,但是,近期老是出虚汗,手脚也有点水肿,路也走不成了。
因为这位患者没有经过面诊,所以只能简单谈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出虚汗有可能是气虚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阴虚造成的。
如果是气虚造成的出虚汗,患者的血管扩张功能可能出现问题,需要用补中益气来调整。
如果是阴虚造成的虚汗,患者身体会出现燥热,需要滋阴降火。
脚这块,浮肿的话,“行气阳明方”医生组初步判断呢,就是脾虚运化异常,水液不能转化为津液,造成水液停聚。
水液不能转化津液润化各个组织器官,使大脑总接受缺水信息,从而使水液停聚加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两方面结合来看,行气阳明方”医生组认为患者阳虚的可能性大。气虚与阳虚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卫气也属阳气,起到温熙、保护的作用,当卫气虚到一定程度,怕冷的症状明显了,这就是阳虚。
气虚了,就是各种生理功能下降。然后缺乏合理的治疗,逐渐发展,就会过渡到以畏寒等虚寒表现为主的阳虚阶段。
阳气呢,又是水液代谢的动力。阳气不足,蒸腾温煦失职,痰湿就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最终泛滥成灾。
这就是所谓的“阳虚水泛”。
当然,要达到水泛的程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阳虚产生水湿,水湿为阴邪,伤阳气。所以时间长了,这个人的阳气就会越虚弱。
阳气少了,水湿进一步聚集。这其实,就成了恶性循环。就像大自然中,水往低处走一样,人体内的水湿也有趋下之性。
这些水湿之邪下行到腿部。于是,双腿就容易出现浮肿。原因咱们是知道了,还得想个解决的办法啊。
小脑萎缩患者水液异常分布,“行气阳明方”习惯把这个归为“蓄水”证。这个蓄水证,到了临床上,真要辩证起来,往往肺、脾、肾三脏都有其虚的一面。
如果要分个主次,主要还是以脾肾为主。肺,是通条水道;脾,是运化水湿;肾,是主气化。要是肺、脾、肾,三者皆虚,结果就是水湿内停。
水肿,不光是虚,应该还要看他“实”的一面。所以,在治疗上,“行气阳明方”就是主要以泻肺,健脾,益肾兼利水为主。
用黄芩和半夏燥湿;白术、泽泻、猪苓、党参健脾、除湿、利水;桂枝温阳化气;生姜、大枣,固护脾胃,增进运化之能。
所以,治湿,“行气阳明方”讲究的是三焦同治,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再去有所偏重。
另外,这个人连走路都费劲了,觉得下肢无力。还要以温补脾胃阳气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