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瞳症”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2017年06月19日 154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瞳孔,又俗称瞳仁,黑眼仁,是光线进入眼睛投射到眼底视网膜的一个“窗口”,正常情况下瞳孔是黑色的,但在一些疾病状态下,瞳孔变白、发灰或者略微有些淡黄,称之为“白瞳症”,也俗称“猫眼”。白瞳症患儿往往有视力下降,但因为儿童缺乏表达自己视觉异常的能力,有些患儿自打出生视力就很差,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灰暗模糊的世界当成是正常的现象,故不以为然,从未和家长提起过,甚至白瞳症会出现在还不会讲话的婴儿身上,直到眼睛一直看不清从而产生“废用性斜视”或者“白瞳症”才被家长发现。所以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瞳孔的颜色,眼位是不是正等等。可以引起白瞳症的疾病很多,现归纳如下:
1. 白内障:白内障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有些患儿因为先天问题或者外伤也会出现白内障,称之为先天性白内障或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由于早产儿出生后接受了吸氧或高压氧舱治疗,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过度异常增长,引发的一系列眼底病变,本病可以通过激光或手术治疗。
3. 永存远视玻璃体增生症(PHPV):是胚胎期远视玻璃体不能正常退化所致,可以进一步引发青光眼甚至视网膜脱离,需要手术治疗。
4. 眼内炎:是一种罕见的但十分凶险的感染性化脓性致盲性眼病,治疗手段为抗生素治疗,重者需要做玻璃体切除术。
5. Coats病:是一种先天眼底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重者可演变为视网膜脱离从而失明,治疗手段主要有激光、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手术治疗。
6. 视网膜母细胞瘤(最严重!):是一种眼内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常需要结合眼B超、CT、磁共振等检查才能确诊。视网膜母细胞瘤分为4期,即眼内生长期、青光眼期、眼外扩展期、全身转移期。全身转移期肿瘤细胞可转移到脑、骨、肝、脾等器官,甚至死亡。因此一经确诊,要及时放化疗,甚至摘眼球治疗,以免危及患儿生命。
7.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是人眼接受光信号产生视力的重要组织,正常情况下是贴合在眼底,一旦发生脱离,可以观察到视网膜“青灰色隆起”,若脱离高度较高,视网膜接近瞳孔,则出现白瞳症。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预后往往较差,大多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儿童出现白瞳症,家长应该尽快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做全面的检查和治疗,不要以为医生开了很多检查是为了赚你的钱,白瞳症病因如此之多, 医生也不是神仙用眼睛看看就能看出毛病来,还需患儿家属与医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