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2023年01月29日 1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骨髓炎是一种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骨质破坏,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骨质增生的炎症性疾病。一般来说,急性骨髓炎的常见症状是发热和局部的疼痛、红肿,当急性骨髓炎进展为慢性骨髓炎,则往往会出现病变骨骼流脓、排出骨头碎片、患肢活动障碍等症状。
然而有这样一种骨髓炎,它的临床表现与急、慢性骨髓炎均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局部隐隐的胀痛和红肿,以骨密质的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这种骨髓炎就是硬化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是怎么发生的?
硬化性骨髓炎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骨髓炎,目前,硬化性骨髓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主要认为其与低毒性的细菌,如放线菌等的感染有关,属于慢性骨髓炎的特殊类型。低毒性的细菌感染骨组织,可能会引发强烈的成骨反应,导致骨密质的硬化。也有研究认为硬化性骨髓炎可能与厌氧菌的感染有关。
硬化性骨髓炎有哪些症状?
硬化性骨髓炎多见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为16岁,可见于全身多处骨组织,多发于下颌骨、股骨和胫骨。
硬化性骨髓炎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其典型症状为局部反复发作的酸胀痛、触痛,主要表现为局部隐隐的胀痛,按压会有疼痛感,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可能会反复发作,往往在长时间站立、劳累时出现,夜间疼痛较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还会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的加重。
当大腿、小腿、手臂等部位出现隐隐的胀痛,按压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时,需要警惕硬化性骨髓炎,要及时就医。
硬化性骨髓炎一般如何治疗?
硬化性骨髓炎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常常选用手术及抗生素联合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一般使用头孢地尼、头孢呋辛等抗生素,也可以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一般使用疗程为4~6周,口服或静脉滴注都可。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缓解疼痛,但治疗后易复发,因此常需要与手术治疗联合使用。
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防止病情复发,常用手术方法是开窗减压术。
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硬化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显露病变部位,切开增厚骨膜,利用电钻克氏针及磨钻等工具开窗,去除硬化骨并打通骨髓腔。硬化骨切除后会留有骨缺损,一般会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骨缺损,以避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硬化性骨髓炎预后如何?
发生硬化性骨髓炎后,如果不接受正规治疗,病变部位会进一步扩大,骨组织破坏也会更加严重,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患者肢体活动就会出现障碍,生活质量也会严重降低。
发生硬化性骨髓炎后,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痊愈,复发的可能性小,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