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丨一次说透升白针怎么打
2021年04月11日 101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对化疗患者来说,「升白针」是很常见的药物了,部分患者因升白针副作用“望而生畏”,宁愿扛着也不打针,也不乏有些患者盲目追求“升白”主动打升白针的现象存在。那升白针究竟该不该打呢?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哪些人需要预防性打?等等这些问题,今天就一次说透!
认识白细胞
白细胞(WBC)主要扮演了免疫防护的角色。
如果把白细胞比作联合军,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抵抗细菌感染的主力军团,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具有免疫查杀效应的特种军团。
一旦外敌入侵(如感染),联合军大举出击(白细胞升高),无差别抵御并攻击入侵者。如果外敌过于强大(如化疗药物),军团备受打压(比如出现骨髓抑制),有效抵御外敌、保卫境内安全的军团数量就严重减少(白细胞减少),身体就容易被欺负(易感多病)、、被侵略(感染)甚至引发动荡(免疫功能下降)等等。
可见,白细胞是我们的人体的安全卫士!
化疗后为什么会出现白细胞低?
由于中性粒细胞的平均生存时间最短(释放至循环血后的半衰期约8-12h),因此化疗后骨髓抑制(参阅文章:不可轻视的化疗后骨髓抑制)最先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计数降低,或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
其中,中性粒细胞<2,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对应诊断为骨髓抑制I度。可能出现溃疡、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下降等症状。
而达到IV度,则属于“中性粒细胞缺乏”,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头痛、极度衰弱等继发感染性症状,甚至出现脓毒血症等危险的发生。
一般情况,使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紫杉醇、吉西他滨等)后7-14天会出现白细胞数目的低谷,而使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阿霉素等),白细胞降低通常在10-14天出现。
白细胞减低可能出现在化疗后的24-72小时,谷值通常出现在化疗后的10-14天左右,此后逐渐上升。因此,化疗后2~3天及10~14天是血常规检测的两个重要时间点。
化后后白细胞减低怎么办?
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是暂时的。当药物在体内被逐渐代谢掉之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恢复,白细胞可以逐渐上升并恢复正常。
但对于严重抑制或易受抑制人群,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干预。
具体来说:
①所用化疗药物毒性较弱,白细胞降低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饮食±口服升白药改善;
②对于II度骨髓抑制患者,部分可以通过饮食及口服用药处理。但对于应用较强血液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较差,评估认为有继续下降趋势,特别有合并发烧/感染的患者,需要应用升白针考虑。
③对于III度和IV度骨髓抑制患者,也就是白细胞总数低于2.0×10^9(或中性粒细胞<0.9×10^9)的,依照指南和专家共识,必须给予升白针处理。特别是IV度患者,可能还需要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严重者应用层流病房进行隔离。
为什么要用「升白针」?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俗称「升白针」,是临床上防治肿瘤放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它的作用是通过促进患者骨髓里的未成年的粒细胞尽快成熟、分化、增殖,并且播散到外周血液里,以提高白血球的数量,让患者的体力有所恢复,以便开始下一个疗程。同时避免人体因白细胞过低而继发感染性风险(粒细胞缺乏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重,持续一周时,感染风险>90%)。
升白针主要是作用于处于分裂G0期的造血干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向着成熟的粒细胞的方向分化。可见,「升白针」是“催化”白细胞成熟,而不是生产“白细胞”。
「升白针」何时用?
前面我们讲过,化疗后白细胞变化呈「U」字形,最低谷一般出现在化疗后的 10~14 天,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根据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程度和患者的情况,综合判断是否用升白针以及用到什么时候。
①如果白细胞减少发生在波谷之前,而且程度比较重,那就需要积极的升白治疗,升白针的使用时间,一般要跨越上述化疗后的白细胞低谷,直到白细胞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程度;
②如果白细胞减少是在波谷之后,患者血象呈逐渐恢复的趋势,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又不是很重,那可以暂时不打、密切检测血象变化。
要知道,打升白针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安全度过化疗后 7~14 天这段危险期,因此应用升白针的时间,要根据患者上述情况来灵活确定。
具体来说,可根据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决定:
①当白细胞(3.0~3.9)x10^9/L时通常不处理,注意监测血常规即可。
②当白细胞在(2.0~2.9)x10^9/L,患者没有发烧或者感染征象时,也可以密切观察;合并发烧或者感染时,需要进行抗感染和升白治疗。
③当白细胞低于2.0x10^9/L,不管有无发烧,都需要应用升白药;白细胞减少严重(白细胞<1.0x109)时,应立刻到医院就诊,必要时住院治疗。
「升白针」如何用?
短效升白针一般是每天 5ug/Kg,皮下注射,直到恢复正常水平或接近标准。皮下注射的目的,是使细胞因子能缓慢、持续释放,以刺激骨髓粒系的增殖。
一般不推荐使用长效升白针(PEG-rhG-CSF)。
升白针应当与化疗药有24小时以上的间隔,也就是化疗结束之后预防性或者治疗性使用升白针,需要等一天;
化疗前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不合格,打了升白针也需要等一天,复查血常规正常后再行化疗。
具体用多少量,什么情况下停药则要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而定,个人认为打升白针与抗肿瘤治疗一样,尽可能符合个体化,边打针边监测血常规变化,不要图省事,非得连打三天再查血,如果已超正常上限,多打了可能浪费(浪费钱和白细胞),如果打了之后没能止住下降趋势,可能原剂量不足,需要调整剂量。
用长效还是短效「升白针」?
简单来说,长效多花钱省事,短效少花钱麻烦。
①长效升白针:
非医保用药,常用于预防性升白。维持效力长达两周,仅需注射一次。
②短效升白针:
相比长效升白针,制剂便宜,临床应用较久,但疗效维持时间短,需要每天注射,并需要2-3天抽血监查变化,如果还低就继续打升白针,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这两种到底该如何选?
一般来讲,两次化疗间隙发现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可选用普通的短效升白针,长效升白针比较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预防性使用:
(1)之前的化疗中或化疗后出现III-IV度中性粒细胞下降;
(2)之前的化疗后出现反复的中性粒细胞下降并且多次打短效升白针,尤其是下次化疗的时间又降低了,耽误了化疗的正常周期安排;
(3)医生评估骨髓造血功能不好、年龄较大、体质较弱或原本就有相关的疾病。
除外,如果出现了中性粒细胞稍低于正常范围(I度骨髓抑制),考虑频繁查血常规很不便利,且距离下次化疗还有比较长的时间(两周以上),也可以考虑选择长效升白针,但是不作为常规推荐。
打了「升白针」会有什么不适?
有些患者注射后会出现肌肉骨骼的酸胀或抽痛感,主要表现为整个脊柱,特别是腰骶部胀痛,有时是搏动性的抽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在打针前半小时服用一些解热镇痛类药物如芬必得、西乐葆等,较严重的口服曲马多胶囊,甚至注射杜冷丁或者吗啡止痛。
部分患者打完升白针后出现发热、皮疹的情况,也叫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使用皮质激素可以缓解。
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或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
有报道使用升白针后发生脾脏破裂的病例,多是潜在造血功能障碍患者或实体瘤患者。
预防性「升白针」该怎么打?
预防性用药目的:
是为了预防或减轻化疗后粒细胞下降的程度/时间,从而减少发热、严重感染和死亡的发生风险。
研究证实:预防性G-CSF使用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升白针:
①根据化疗方案:使用高强度方案的患者,如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预计骨髓抑制持续的时间长(7 天或 10 天以上)、程度重(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低于 0.5×109/L),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就需要化疗后及时给予升白针,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②根据患者情况:
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合并慢性心、肺、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一旦感染很可能危及生命,为了预防感染,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要及早给予升白针,使患者尽快度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这段时间,减少发生感染的风险。
对于既往多次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或是疾病浸润骨髓的患者,其骨髓的代偿能力差,也需要在化疗后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对于术后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及那些存在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是易于感染,亦或是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这些患者也需要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③根据既往治疗情况:如果患者在前一次的化疗中出现了粒细胞缺乏并发热,在后继的化疗中,为避免因化疗减量而导致的治愈率下降,继续原标准剂量强度的化疗,但是在化疗后的 24~48 小时,在白细胞还没有低下来的时候,就提前给预防性给“升白针”。
预防性应用的方法及剂量:
用药时间:推荐在化疗结束后24-72小时。
用药选择:
①短效rhG-CSF,5μg/kg qd,皮下注射;
②长效PEG-fhG-CSF,成人6mg,单次,针后与化疗间隔至少12天。
不建议化疗前的预防使用升白针。由于升白针后被释放或新生的幼稚白细胞仍未成熟,对细胞毒化疗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导致更严重的骨髓抑制并且不易恢复。
原则上预防性应用G-CSF是在细胞毒化疗后的 24~72 小时开始,用药要跨越中性粒细胞波谷,直到恢复到稳定的安全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预防性应用 G-CSF,只是降低了 FN 的发生风险,减轻白细胞抑制的程度,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用药期间,患者仍旧有发生粒细胞缺乏的可能。
关于「升白针」的几个误区
误区1:白细胞低就立马打「升白针」
有些患者一旦检测白细胞低就害怕感染,要求打升白针。
真相是:如果化疗药本身较弱,白细胞稍微降低一些,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14-21天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如果化疗药杀白细胞能力强(如多西紫杉醇,剂量密度蒽环方案),短时间内白细胞数量大幅度减少,就需要求助升白针了。因此,是否需要打升白针,应该区分不同程度骨髓毒性的药物,密切监测血象,尤其是白细胞,遵医嘱执行才是正确做法。即合理应用,不拒用也不滥用。
误区:2:打「升白针」会引起白血病?!
患者群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打升白针会引起白血病。
真相是:一项包含25项临床试验共12700余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使用升白针所引起的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微乎其微的(较不用升白针提高了0.4%);但是,不用升白针比用增加了3.4%的死亡率。潜在解释就是:不用升白针可能导致更多感染,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也就是说,为了降低本身就微乎其微的白血病风险而坚持不打升白针,事实上却提高了的死亡风险。
误区3:打「升白针」就是提前透支白细胞
“升白针”是通过刺激骨髓造血细胞以加速白细胞生成,因此就有人担心,打了升白针相当于提前透支体内的白细胞。
真相是:白细胞寿命很短,平均7~14天就会进行一次新陈代谢,这意味着1年能够成长26~52代白细胞,人一辈子(按80岁算)会生成约2000~4000代白细胞。化疗期间通过打升白针,只是加速获得几代的白细胞,对总体而言仍然微不足道。因此,升白针并不会提前透支白细胞。
白细胞降低的注意事项
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抵抗感染,因此,化疗期间如果出现白细胞下降,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包括以下几种手段:
(1)化疗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
(2)积极纠正白细胞降低(包括打升白针)。
(3)注意休息,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4)适当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食品,多饮水,增强机体抵抗力。
(5)注意监测休温变化,若有发热,及时就诊,复查血常规,尽早进行治疗。
(6)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炎症。
(7)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做好口(鼻)腔,肛周,会阴,皮肤的清洁。
(8)白细胞明显降低时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可适当地进行一些室内锻炼。
总之,升白针不可滥用,不要盲目追求快速“升白”而去打升白针;也不要因为惧怕不良反反应,一味抗拒升白针。要不要打?打多少?何时停?都需要临床医生综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身体状况等来决定。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转发。
如果在乳腺健康方面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告诉我哦~~~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仅供交流,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