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2018年10月14日 88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目前IBS全球患病率为11.2%,欧洲的患病率为4.7%~25%,亚洲稍低,中国为4.6%~5.6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女性IBS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研究发现血清睾酮水平与IBS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可导致女性内脏痛觉更敏感。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感染、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脑-肠轴调节紊乱、肠黏膜渗透性改变、遗传及环境因素、缩胆囊素等有关。因IBS患病率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巨额的医疗费用,因此寻求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常见的与IBS症状相关的食物

IBS患者中半数以上的患者认为自己在摄入某些食物后会产生不适症状,与饮食相关的常见IBS症状包括餐后上腹痛、饱胀感或胀气以及餐后腹泻发作等,IBS患者为缓解症状自行剔除可能相关的食物,但长期剔除多种食物可致膳食结构不均衡,甚至出现亚临床蛋白营养不良,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显示大多数IBS患者相信某些食物可以诱发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或可以引起组胺释放的食物。另一项研究表明,62%的IBS患者采取限制或减食的方式缓解症状。王维达等通过相关统计发现,常见的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的食物依次为生冷食物、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提示不同食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导致神经内分泌和(或)胃肠道生理改变,从而诱发IBS。方健强通过研究发现,喜食辛辣食物、喜食油炸食物、酗酒史、疲劳程度、长期焦虑、敏感性格、家族性腹泻史和胃肠道感染史均为IBS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IBS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长期疲劳和焦虑极易导致患者精神紧张,从而导致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而辛辣和油炸食物、酗酒等都是对机体的刺激,可降低机体耐受性,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因此应针对性预防。综上所述,IBS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还应避免过量饮酒。

生冷食物

大多数IBS患者在摄入生冷食物或腹部受凉后会引起腹泻和(或)排便次数增多,并通过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腹部热敷、饮用热水等方式缓解症状。研究发现,生冷食物可以刺激胃壁上皮细胞活化,合成并释放5-羟色胺,其可作用于邻近内分泌细胞和肠神经系统,释放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一系列神经肽,P物质有强烈的促消化道平滑肌收缩,刺激小肠、结肠黏膜分泌水和电解质的作用。此外,生食所携带的病原菌可增加肠道感染的概率,有研究显示,3%~36%的肠道感染可导致感染痊愈后持续的IBS症状,被称之为感染后IBS。

辛辣饮食

IBS患者中高达半数在摄入辛辣食物(常见的包括辣椒、花椒、胡椒、葱、姜、蒜等)后出现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等消化道症状,目前认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发挥重要的作用,TRPV1可介导腹痛、胃肠痉挛、腹压升高和烧灼感等的发生。研究表明,高频率进食辛辣食物(每周>10次)的女性比不进食辛辣食物的女性患IBS的风险高出2倍。此类患者若采取禁食辛辣食物,症状可得到明显好转。

油腻饮食

IBS患者中接近一半的患者在摄食油腻食物后会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高脂饮食会刺激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及肠液分泌增加。

乙醇

乙醇是胃肠道激动剂,有研究证实腹泻型IBS与其他亚型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乙醇摄入量最高,在腹泻型IBS患者中,乙醇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Hey等指出,乙醇因其高糖含量可能会引起渗透性腹泻。

食物不耐受与IBS

食物不耐受的研究是目前欧洲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目前这一领域得到较广泛认可的理论是德国科学家Fooke博士阐述的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原理。Fooke博士认为,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目前所检测的食物不耐受有14项,包括牛肉、牛奶、鸡肉、猪肉、鳕鱼、大米、玉米、虾、蟹、大豆、蛋清/蛋黄、西红柿、蘑菇和小麦。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通过饮食干预,可使IBS患者在腹痛发生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腹胀、生活质量和焦虑/压抑各方面得到很好的改善。另有研究指出,依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行的饮食剔除法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上要优于患者自我排除饮食的方法。

总结

目前食物和IBS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限制饮食在IBS患者中也越来越常见,但大多都未经保健医生指导,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部分IBS患者限制奶制品、蔬菜水果、小麦等,这会导致钙、铁、纤维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另一项调查显示,IBS患者的饮食中缺乏钙、镁、磷、维生素B2和维生素A。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鼓励患者膳食均衡,避免可能发生的营养不良。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疗法已被证实可缓解IBS患者的症状,但须改良以确保营养充足,因此,制定出有效、合理、个体化的饮食方案非常重要。基本饮食调整包括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应做到定时、定量,不过分饥饿,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吸收的平衡,避免无节制饮食所致的肠道功能紊乱。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少摄入高脂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因为食物不耐受多由平日常吃食物引起,且发病时间滞后,故而难以及时发现病因而作出自我诊断。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日常饮食中存在的不适宜食物,调整饮食,采用轮替、忌食等方法,避免不耐受食物继续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基本饮食调整结合依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行的饮食调整,这样不仅能有效减轻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还能督促患者在保证膳食均衡的前提下摒弃不良饮食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