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小脑萎缩患者恢复生活基本自理

2022年09月10日 36人阅读

小脑萎缩的临床症状繁杂,表现各异。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虽然已经制定出一套确实可行的纳入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但是,在临床上,对小脑萎缩患者的疗效评定仍然有一定的困难。

在总结疗效时,“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不满足于病人自觉症状的改善,而是将治疗后的舌、脉和现代检测指标的改善,也作为衡量临床疗效的相关参考。

而对于小脑萎缩患者的症状的改善情况,则赖于“行气阳明汤”跟诊人员的后期回访工作。

小脑萎缩一般会经历十余年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集中发作。

因此,对此类病症,“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利用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
小脑萎缩实属顽疴,若病程延误过长,此时营血已耗,难养肢体孔窍,绝非短期药石所能奏效,有时也未免感叹青囊乏药。

正如“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说:

“就临床所见,小脑萎缩患者来我处治疗的,或手术后症情复发,或长期服用西药损伤肝肾。患者正气损伤,体质虚弱可想而知。”

患者张某,男,59岁。

5年前确诊为小脑性共济失调,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2年前症状开始加重并伴头昏沉不清。

自诉2021年3月6日突然昏倒,约2分钟后清醒,无抽搐。
言语不利,行走不稳,左右摇摆,需用助行器支持。

于2021年10月初由家人陪伴来我处就诊。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面诊时见患者精神呆滞,双目无神,面色无光,行走需搀扶。

由于患者语言低涩不清,反应迟钝。症状及病史皆由患者家属代为陈述。

TCD提示:多处脑动脉痉挛,CT提示:小脑萎缩。曾经住院治疗,但疗效不显。

舌体胖、色紫暗、苔薄白,脉沉细。便溏尿频。

“行气阳明汤”刻诊记录:该患者头昏嗜睡,阵发性眩晕,语言低涩不清,步履无力,大便溏,舌苔白,脉沉细,此乃气虚不振,阳气不展所致。

舌色紫暗,面色黧黑,便溏尿频乃肾虚之象。

气虚血瘀,故肾亏脑萎。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辩证气虚血瘀,肾亏脑萎。治以补气化瘀,益气养脑。

以“行气阳明汤”化裁。

嘱咐其按时服药,并保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

10月29日二诊:诸症略有减轻。药已中的,效不更方,续原方加菟丝子、覆盆子各15g。

11月25日三诊:眩晕止、头晕、头昏沉明显好转,但药后大便稀,不成形。

且患者此段时间,经常口干口渴,思饮以润,喜喝温水。

可能病前早已如此,未可强加于此处之病。虚之所在,当然责之于气,实在何处?似可考虑为痰。

在前方基础上,去陈皮、地龙,加党参。

12月21日四诊:头晕、头昏沉症状消失,晨起疲乏明显减轻,言语稍流利,走路欠稳,可去拐杖行200米左右,仍见视物模糊,汗出较多,大便和小便正常。

但患者在12月中旬跌了一跤,伤在髓骨,虽未经医治,但痛势有所减轻。口腔仍然干燥,入夜更甚。

遵“行气阳明汤”医案:证之实者,已悄然而去,盖痰浊得化。证之虚者,亦默然而增,盖势所必然也。

此次开方,“行气阳明汤”医生组逐渐倾向扶正,不过跌跤而轻伤,也不能视而不睹,可以酌参活血化瘀,好在无损于方旨。

2022年1月24日五诊:晨起疲乏感基本消失,言语较为清楚,行走稍稳,左右摇摆症状减轻,可独立行走500米左右。自汗出,大便和小便正常,大便每日1~2次,便质可,成形。

后继续用药两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该患者患病经历五年有余,须知久病多瘀、久病多虚,初诊时虽症状切切,却万不可此时补虚,必犯补虚恋邪之忌。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权衡利弊,综合取舍,先予通窍活血。

所以第一个疗程以红花、桃仁、归尾、丹参、赤芍活血祛瘀;

以菖蒲开窍醒神;

以路路通祛风除湿;

大剂量的活血药掺和理气化痰之品,更添祛瘀之效。

二诊时患者症状有所减轻,已收成效。但药已中病,须得立止,久必伤正。

此后用药趋于平和,以养血活血为要。

当归养血和血;

制首乌、白芍、熟地养阴生血;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脉络;

丹参、红花活血祛瘀,“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从调气和血方面着手,颇有战后安抚之意。

脑萎缩属难治性脑病之一,一般治法预后较差,重者终卧床不起,中医辨证治疗脑萎缩具有明显优势,但重在辩证施治。


辩证不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从根上下手。找到原因才对症下药。


总之,小脑萎缩是疑难重症,非经验丰富、常年钻研者不能为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