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糖尿病慢病管理公益宣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问答
2020年02月11日 9393人阅读
Q1: 慢病患者因疾病情况变化,一定要去医院复诊。有什么注意事项?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原则上,患者应该避免或者减少前往医院的次数,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都会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疾病的威胁。同时,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按照常规用药方案,通过药店或线上渠道、网上药房等电商途径购买,配取足量足疗程(3个月)的药物。
如果患者有轻微不适,可通过电话、线上问诊平台等远程渠道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果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需要就医,建议到非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并尽量提早预约,错开就诊高峰。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医院官方渠道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及操作流程,减少就医时间。
如果一定需要前往医院,请患者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再前往医院: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在医院内,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与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此外,患者回家后,需立即更换衣服,用流水认真洗手并尽快清洗衣服。
目前全国各级医院针对慢病患者的开药,已适当放宽开药量,以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这一方面方便了患者,但患者也务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避免在特殊时期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审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王建旗教授
Q2: 慢病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吃完了,担心去医院交叉感染,不想去医院配药,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首先,不建议患者自行随意停药,应听从医生指导,坚持长期服用药物。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按照常规用药方案,通过药店或线上渠道、网上药房等电商途径购买,配取足量足疗程(3个月)的药物。
购药的过程中,如担心前往医院导致交叉感染,患者可考虑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及零售药店续方配药;也可通过药店或线上渠道、网上药房等电商途径,在慢病门诊界面进行咨询配药。但请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嘱购买,避免买错剂量或规格,影响治疗效果。
确保正确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次数非常重要,只有选对服药时间和方式才能保证治疗效果。慢性病是持久战,坚持长期正确服药是治疗的基础。
审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王建旗教授
Q3:疫情下信息繁杂,容易引起慢病患者的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该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和防护?
有些患者因过度关注疫情、对一线医务人员、防疫工作者和患者的遭遇产生共情、对受疫情影响的工作和经济压力等因素,产生焦虑和恐慌的精神压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病情波动,这属于正常的现象。
患者要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遵医嘱服用药物,从而合理控制病情。必要时可通过在线问诊或在做好充分防护的前提下去医院就诊以调整药物。
同时,患者也要学会充实生活,少刷手机和看新闻,并按照下方的“四字真言”来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1)稳定情绪:俗话说得好:心平气和,五体安宁,避免过大情绪波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内心情绪波动大或心理压力大时,极易增加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
2)节制饮食:在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上,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淡水鱼、少吃粮食和肉,不吃蛋黄不抽烟喝酒。
3)规律作息:生活不规律会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疾病。
4)注意保暖:骤冷骤热可使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从而容易诱发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等,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5) 酌情运动: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在家中散步、耍太极、做保健操等。
审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王建旗教授
【针对疫情期间高血压高血脂疾病患者的用药及疾病管理】
Q5: 为什么此次疫情的死亡病例多为患基础病的老年患者?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应对疫情?
目前已公布重症或死亡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多为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这些群体在感染病毒后,由于自身的合并症及器官损害的发生,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对人体产生更大危害。
在疫情暴发的当下,高血压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做好日常家庭血压监测,控制血压稳定。即便是原先没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也有可能由于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强烈,产生应激反应而致病情凶险;也有患者是由于病毒感染,使得有慢性基础病的病程危重。
总的来说,高血压患者在疫情期间的防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护;
2)平稳控制血压,做好日常家庭血压监测,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是重中之重;
3)保持良好心情,克服焦虑情绪;
4)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
5)保证饮食营养,营造健康的身体状况,预防感染。
6) 一旦有感染迹象,不要恐惧,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做好隔离,同时不要忘记携带降压药,有效控制血压。
审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张宇清教授
Q6: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最近体检结果显示有几个血脂指标异常。但新冠肺炎时期不想去医院,该怎么办?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血压和高血脂一直被看作“姊妹病”。此前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61.5%,每三个高血压或高血脂患者中,就有两个是患有合并症。两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并不是1+1=2,而是1+1>2的结果。
患者可以关注以下四个指标。如果有任意一项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外,就需要寻求医生指导进行用药。研究发现,患者通过自己有效管理和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是可以大幅降低冠心病事件、冠心病死亡及总死亡风险。
血脂指标
正常值
总胆固醇(TC)
<5.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mmol/L
甘油三脂(TG)
<1.7mmol/L
做好防护,定期配药。非常时期,降脂药患者如有需要,在做好防护措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与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前提下,可考虑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及零售药店续方配药。或者,为避免增加外出感染的机会,患者也可登录线上电商平台,在慢病门诊界面进行咨询配药,一般平台均可让药物快递到家。
审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王建旗教授
Q7: 疫情期间外部变化不断,容易血压波动,如何更好地控制?
高血压患者在面对精神压力或恐慌时更易引起高血压急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争,无数人的心凝聚到一起,共抗疫情,因此不需要给自己太多压力。许多人在关注病毒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心理情绪问题。有些患者因过度关注疫情、对一线医务人员的遭遇产生共情、对受疫情影响的工作和经济压力产生担忧等,产生焦虑和恐慌的精神压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压波动,这属于正常的现象。
面对恐慌时,要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同时也要学会充实生活,少刷手机和看新闻,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最重要的是,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合理控制血压和心率,必要时可通过在线问诊或在做好充分防护的前提下去医院就诊以调整药物。
另外,目前全国各级医院已采取调整措施,也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高血压等慢病患者的开药,开药量也适当放宽,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这一方面方便了患者,但同时患者也务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避免在特殊时期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审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张宇清教授
Q8: 【针对医生】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新冠患者来说,如何保持血压稳定控制?
在目前已披露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死亡病例中,高血压患者达到了60.9%。这与17年前SARS类似。在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针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也强调了需要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新冠患者的治疗,应特别关注此类病人的血压变化情况,并做好基础血压管理。治疗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中对高血压管理的治疗建议:①一般患者血压应降至<140 /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 /80 mmHg;②推荐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③对血压≥160 /100 mmHg、高于目标血压20 /10 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
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是加强防护、降低感染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审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张宇清教授
【针对疫情期间心脏支架患者的防护和管理】
Q9: 做过心脏支架的患者在疫情期间该如何自我管理和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目前所见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可以人传人,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目前不排除粪口传播可能。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而冠心病作为常见的老年多发病,人群众多。那冠心病患者在疫情期间应该怎样做好自我管理和防护?
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外出,到公共场所、进出人员密集场所、乘坐交通工具及接触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时,均应戴口罩,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佩戴口罩时可能有不适感,甚至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指导。做好家居消毒,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以及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三氯甲烷(氯仿)等脂溶性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从公共场所返回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脱口罩后、饭前便后、接触脏物后要洗手。
原发疾病的管理:疫情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避免病情复发、减少外出就医次数,尽量避免接触外界人群。
严格遵医嘱服药:做好药物储备工作,患者常需服用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药物,请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稳定情绪:俗话说心平气和,五体安宁。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大情绪波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患者内心情绪波动大或心理压力大时,极容易加快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从而增加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
合理膳食:基本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淡水鱼、少吃粮食和肉,不吃蛋黄不抽烟喝酒。
规律作息:生活不规律会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疾病。
注意保暖:骤冷骤热可使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容易诱发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等、而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因此注意保暖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酌情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有规律性的运动,如在家中散步、耍太极、做保健操等有氧运动。这样有利于保持冠状动脉通畅,从而促进缺血区心肌侧支血管的生长。
审稿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血管科 樊民教授
Q10: 做过心脏支架的患者,一直药物治疗,病情稳定。疫情期间不想去医院开药怕被传染,能在家门口的药店,或京东、健客网上买药吗?
做过心脏支架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药物,避免随意停药,引发心梗风险。如果病情稳定,为避免去医院配药感染的风险,网上药店购买所需药品。但请严格按照医嘱购买,避免买错剂量或规格,影响治疗效果。
审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心血管科 邱朝晖教授
Q11: 疫情期间,做过心脏支架的患者需要关注自身什么症状,出现哪些症状需立刻就医?
如果病情稳定,建议患者在家做好自我疾病管理。但如果患者出现如下症状,需及时就医:
1)疲劳后,身体突然出现胸痛、出汗、头晕等症状。
2) 静息状态下,胸闷、气短、心慌加重;与正常状态相比,疼痛感越来越明显,需要很长时间缓解才能平静下来。
3)颈部有紧缩感,休息后不能缓解。
4)睡眠时突然醒来,伴随呼吸不畅,感到慌乱和出汗。
上述多为发作性症状,多与劳累、活动、受凉、饱餐等有关。疫情期间,冠心病患者更应戒烟酗酒,避免熬夜和暴饮暴食,在家中做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避免冠心病症状加重。
如以上症状出现频率增加、症状加重、或不能持续缓解,请做好防护措施,并在家人的陪同下及时到医院就诊。
审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心血管科 邱朝晖教授
【针对疫情期间脑梗患者的用药和管理】
Q12: 当前疫情下,得过脑梗死的患者应如何继续用药、进行复诊治疗和康复治疗?
有脑梗病史的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病情会比较严重,更有可能快速进展为重症,预后较差。医院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高危险的区域,脑梗死患者在疫情期间就医可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因此,脑卒中患者更应该做好健康管理和二级预防,避免复发,减少就医次数,以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遵嘱服药: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强调危险因素的管理,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规范抗血小板治疗。一般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1.8mmol/L以内。因为疫情期间要减少就医的次数,就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否则会出现脑卒中的复发和病情变化。
稳定情绪:处于特殊时刻,患者情绪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脑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克服焦虑的情绪。因为当患者内心情绪波动大或心理压力大时,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加快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从而增加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应重视情绪管理,避免疾病复发。
康复治疗:对于有肢体瘫痪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恢复期内应该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是,在疫情没有控制之前,尽量少到医院做康复治疗,以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
复诊治疗:正常情况下脑梗死患者应定期到医院专科门诊复诊,复查危险因素控制的情况,如血脂是否达标?血压是否稳定?血糖是否正常?但在疫情流行期间,大家应该少去医院复诊以免交叉感染。如何在避免被感染的情况下得到专科医师的指导?可以通过网络医院等互联网平台与自己的主治医师建立联系,进行远程复诊。可按照医生的建议在附近的药店、正规的电商平台、社区医院购药。如必须就医,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医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审稿专家: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禇晓凡教授
Q13: 脑梗患者有哪些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应如何应对?
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肢体麻痹和运动障碍:最常见,表现为行走、言语及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建议患者接受神经功能缺损综合评估,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可在家中进行适当活动,卧床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摆放姿位。
情绪障碍;脑梗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患者家属应注意评估其心理状况,注意焦虑、抑郁等情绪,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肺炎:脑梗死患者若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易误吸导致肺炎;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肺炎是脑梗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若发生肺炎就医可能会有交叉感染风险。在脑梗患者护理中应特别注意预防误吸,勤翻身拍背排痰,若出现发热则及时就医,按照目前相关规定进行规范诊治。
排尿障碍和尿路感染:排尿障碍包括尿失禁和尿潴留,常见于脑卒中后的患者。尿路感染主要继发于因排尿障碍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有排尿障碍的患者应早期评估和康复治疗,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留置导尿,减少感染风险。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高龄、长期卧床及合并房颤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最重要的并发症是肺栓塞,可导致患者死亡。应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规范抗凝治疗。
压疮:瘫痪卧床患者应定期翻身,以防止皮肤受压,保持良好皮肤卫生,可考虑选用特定床垫、座椅等,减少压疮风险。
营养支持:脑梗死患者由于呕吐、吞咽困难可导致营养不良,应注意脑梗死患者的营养支持,必要时及时就医。
审稿专家: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禇晓凡教授
Q14: 如果脑梗病情出现复发,该如何应对?
疫情期间,脑梗患者如果病情稳定,建议在家做好自我疾病管理。但如果出现如下症状,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再发可能。
1)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 双眼向一侧凝视
5) 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 眩晕伴呕吐
7)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 意识障碍或抽搐
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家人陪同下及时到医院就诊。疫情期间,医疗资源较平常期间较为紧张,家属应提前了解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以便尽快明确诊断,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资料:
[1] 秦明照,王云主,老年常见疾病中期照护实施手册
审稿专家: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禇晓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