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足部解剖与足弓的作用及穿鞋的选择

2017年08月23日 121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足部发育异常不但会产生局部症状,也会影起站立、步行等运动时其他部位的问题,影响正常的骨骼发育。在门诊中常有家长带孩子前来检查孩子的足,年龄跨度从新生儿到十几岁的青少年,疾病包括内翻足、外翻足、扁平足等,当然还包括绝大部分正常的足,还有很多家长询问如何给孩子选择鞋子的问题。这里就介绍一些足部的正常解剖以及正常儿童足弓发育的规律,并给家长提供一些给孩子选择鞋子的建议,以供参考:


1、正常足不是一整个骨骼的结构,而是由26块骨,33个关节和多条肌肉、韧带和筋膜组成的。


2、在负重、运动时,足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足弓是足部可弹性和可变形性的运动功能单位,其由足部骨骼的拱形砌合,以及肌肉、足部的肌腱、韧带等组织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3、足弓分为纵弓及横弓。纵弓又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较高,在足的内侧缘,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第1~3跖骨构成,弓背的最高点为距骨头。直立姿势下足部有前后两个支点,前支点为第1~3跖骨小头,后支点为跟骨结节。


4、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动物。足弓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步行时,足弓吸收部分体重及步行时的能量,然后,在后跟离地过程中,将此能量转化为推动身体的能量。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那么如果足弓低平或消失即平时所说的扁平足。


5、足弓出现:


[1]新生儿和婴幼儿(0~3岁)足部圆润光滑富有弹性,足部骨骼70%为软骨,无足弓形态属于扁平足,因此这一阶段的扁平足多属生理性无需就诊。常见病理情况需要就医的有:a、孩子一出生即发现足内翻畸形,考虑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b、孩子一出生就发现足底凸起,足背外翻、僵硬,考虑先天性垂直距骨,即刻到专科医院就诊治疗;c、出生时足外翻甚至与小腿相贴,但用手轻揉地牵拉可恢复正常位置,多考虑胎位性外翻足,这种情况也需要专科医生由诊断和提供处理建议。


1岁左右孩子的足的稳定性差,刚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的孩子还易出现外翻足现象,如果站立行走时家长发现孩子足跟外翻或同时家里有扁平足的遗传史,建议带孩子到专科医生那里就诊检查。


[2]随着足部的发育(3~6岁),儿童脚底厚厚的脂肪逐渐消退,脚掌掌纹慢慢增多,儿童走路稳定性变好,足部骨骼开始骨化,足弓形成,此时将慢慢由扁平足变为正常足。如果这一阶段孩子站立时无足弓出现建议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就诊。


[3]6~12岁儿童足部骨骼发育渐渐成熟,足弓形态慢慢由发展期向稳定期靠拢,掌纹增多,稳定性好。>13岁则足形态发育完全成熟,足弓形成,但此阶段需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所造成外伤和病变。这一阶段未形成正常足弓的孩子可出现在长跑或剧烈体育活动(篮球、足球等)后诉足部不适或疼痛,轻者休息后缓解,重者需就医有的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6、穿鞋的选择:


[1]未行走期(<1岁)首选不穿鞋,光脚丫子,让足自由生长,不要让鞋子束缚了足的生长。


[2]学步期(1~3岁)可选择舒适、面料透气、高帮硬底鞋,并且不易过重,尺码选择上比足大半码。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名为“机能鞋”的专为刚学步孩子设计的婴童鞋,设计理念为配合婴幼儿步行状态,但这类鞋价格比较贵,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一阶段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有利于孩子足弓的正常发育。


[3]学龄儿童(3~8岁)可选鞋底后跟和帮面较坚硬的鞋子:可承托足弓,保证足弓形态的正常发育。鞋底跖趾关节要易于弯曲,满足鞋子的合脚性。这一阶段孩子好动,鞋子的面料要透气舒适。


[4]>13岁儿童骨骼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完善,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审美观、自己的喜好,在买鞋时可以以舒适性和外观美感结合,这一阶段有的女孩子为了美模仿成人穿高跟鞋,但穿高跟鞋前脚掌受力过重,会导致足趾变形,所以建议这个阶段孩子不要穿高跟鞋和一些和脚型不合的鞋子。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孩子足部健康同样需要得到呵护,了解孩子足部的发育规律,选择合适的鞋子,让您的孩子的脚得到健康成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