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发热不一定是流感,学生集体发热一定要警惕猩红热

2020年10月18日 81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天气转凉,最让家长担心的“流感季”已经来临。当孩子发热、嗓子疼,家长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患流感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季节的头痛脑热,可不一定都是流感或者普通感冒。

9月22日以来,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陆续出现20多名学生患猩红热的病例,经住院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也未出现猩红热的大范围蔓延。虽然今年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了新冠病毒的防控上,其实这个季节其他类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也是不容忽视的。

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猩红热主要经空气、飞沫、粉尘等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者产妇的产道而感染,分别称为“外科型”猩红热和“产科型”猩红热。

人类是猩红热的唯一宿主,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和带菌者均可能为其主要的传染源,该疾病最常发生于5至15岁的儿童,但成年人也可以被感染。主要表现为喉咙痛、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和特征性皮疹等等。少数年幼体弱患儿可因病菌在体内扩散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脑膜炎等。在恢复期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除了发热、咽喉肿痛等非特异性的表现之外,猩红热最典型的症状是皮疹,皮疹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猩红色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会褪色;由于丘疹突出,摸之如摸“砂纸”;有时,可有一点痒的感觉。皮疹一般在发热24小时内开始出现,从耳朵后面、颈部和上胸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

很多80、90后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疾病,甚至想当然的认为是不是和猩猩有关。猩红热这个名字是1676年由英国医生托马斯·赛登汉姆提出的。在英文中猩红热的名字是Scarlet fever,Scarlet的中文意思是“猩红色”,是用来描述皮疹颜色的;fever是发热,当年的医学翻译者们,就把Scarlet fever直译成“猩红热”一直叫到现在了。

猩红热曾经是西方世界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因幼年时患猩红热,没有有效抗生素而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由于20世纪的医学进步,这种疾病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但近年来,在英国和东北亚又暴发了新的疫情,猩红热的再次出现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新的威胁。2017年,我国总共报告猩红热例数为74369例,发病率为每万人口5例左右。

猩红热的诊断,依赖咽拭子溶液做细菌培养,获得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即可以作为确诊的依据。治疗以病原学治疗为主,首选青霉素,不能使用青霉素的人,可以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相比较于各种病毒性疾病,猩红热作为一种细菌感染,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可用,所以治疗上并不复杂。对于患者来说,卧床休息和呼吸道隔离也是很重要的。

与新冠肺炎防控一样,在流行期间,儿童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