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别让“老理儿”耽误孩子长高

2018年07月31日 6929人阅读

“很多家长都存在23岁还蹿一蹿这样的旧观念,认为孩子个矮是晚长,这种观念要不得。现在孩子们越来越早进入青春期,晚长可能是得了病。”专家指出,因家长存在着种种误区,让孩子错失了长高的机会。
“90%以上的矮小症患儿都存在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因为身材矮小而不愿上学。”专家介绍,矮小症患者身心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虽然他们的智商属于正常范围,但大多有心理内向、情绪不稳的个性特征,存在交往不良和社交退缩现象。
研究表明
长高是有时限的,在100名等待“晚长”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都被断送了长高的机会,最终贻误孩子!
误区
1、老观念耽误孩子及时就诊
“儿童矮小症发病率虽然高,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相关知识,不重视孩子身材矮小的问题。”专家表示,超过半数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3成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70%以上的家长对矮小症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认为矮小可能是一种疾病,在发现孩子矮小后固守“晚发育”“23岁蹿一蹿”这样的错误观念,盲目等待。
专家建议,家长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并记录下来与正常的生长速度进行对比。如果生长速度低于正常的最低线,或者孩子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比同龄孩子个头矮5-10厘米,家长就应该注意。应在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内分泌门诊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干预。
2、和骨骺线抢身高,治疗要趁早
女孩的骨龄超过15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7岁,这时骨骺线已经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患者长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达到遗传身高的。专家表示,“每年都在临床上碰到这样的孩子,来就诊时骨龄片显示骨骺线已闭合。这太遗憾了。很多骨骺线闭合的矮小患者,就因为错过了治疗期导致终身矮小。”儿童矮小症用药剂量是和体重成正比的,且年龄越早效果越好,花钱也越少。
3、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身高
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小儿生长不良和成人矮身材有很多的原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还有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等均可导致矮小,应找儿科内分泌专业医生诊治,不可盲目治疗。
影响长高因素
1、发育早晚
发育年龄的迟早以及进展速度会影响成年后的终身高。
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
男孩: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营养摄入
从某种角度上理解,其实身高就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
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
3、睡眠质量
有研究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大于10小时的儿童身高增加明显高于每天睡眠时间小于9小时的儿童。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4、运动锻炼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经常锻炼的孩子比不锻炼的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之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5、精神压力
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