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侧脑室室纤维来源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
2020年07月16日 80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病例简介】
患者女,45岁。主因“头疼、头昏1年,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2月”,以“右侧侧脑室肿瘤”入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入院查体:躯干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跟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反射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图1.头颅CT:右侧侧脑室体部及脑室外顶叶低密度占位,中线居中
图2.头颅增强MRI: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及顶叶脑组织内占位,与脉络丛关系密切,均一强化,边界清楚,周边轻度水肿影像
图3.头颅CTA:右侧侧脑室内占位明显血管染色
【入院诊断】右侧侧脑室肿瘤,室管膜瘤可能性大
【治疗要点】
右侧脑室三角区入路,显微镜下显露,见肿瘤主体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下与脉络丛联系紧密,向外累及右侧侧脑室后外侧壁,上侵及顶叶白质;瘤体灰红色,质地较韧,鱼肉状,无包膜;瘤体及顶壁边界不清。瘤体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右侧脉络丛血管,电凝离断供瘤动脉,再分块全部切除肿瘤。彻底止血,避免过多止血材料存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维持高位引流。骨瓣复位、固定,分层缝合。
【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左侧肢体无力症状消失,术后9天临床治愈出院,出院时活动良好,独立行走。 本院病理结果:免疫组化和Fish均未提供明确分类信息,可除外高分化和粘液型脂肪肉瘤、神经和胶质肿瘤,考虑为纤维来源低度恶性肿瘤。分型困难。
【术后影像学检查】
图4.术后头颅CT:右侧侧脑室肿瘤完全切除,中线结构居中,无脑室扩张
【讨论】
脑室肿瘤并不少见,多见为脑膜瘤、室管膜瘤,或是星形细胞瘤。其来源可以是脉络丛、脑室侧壁,甚至是源自丘脑,通常以恶性肿瘤居多。在任何年龄均有发病,无明显性别优势。由于脑室的缓冲作用,本病的症状发生隐匿,等出现脑受压的神经症征,或是脑积水所致的颅内高压表现时,瘤体常已较大。
本例影像显示,瘤体与脉络丛关系密切,明显增强影像,故术前应考虑瘤体的血供情况,有必要术前行脑血管显像检查。CTA明确瘤体血管染色显著,提醒术前做好充分备血,术中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显露、电凝控制来源于脉络丛的血管,以减少切除瘤体时的出血。明显的瘤体供血,术前还应考虑行介入栓塞血管的处理。术中尤其要注意分辨和保护丘脑,以免引起术后严重的丘脑损伤并发症;对本类型手术,必要时,宁可遗留部分涉及丘脑的瘤体组织。本例肿瘤主体位于右侧侧脑室,位临周边重要结构,如丘脑、顶叶功能区深部脑组织,血供丰富,手术风险大。
本例术中采取:1.显微镜下分离肿瘤与脑室粘连带,显露、离断主要来源脉络丛的供瘤动脉;2.分块切除瘤体,减少对周边结构的牵拉挤压,避免功能损伤;3.脑室内操作时止血主要以压迫为主、电灼为辅,瘤腔尽量避免使用人工止血材料,以免术后脑积水的形成;4.术后保持脑室高位引流(离脑室平面约22cm-25cm),保持引流通畅,但必须防止过度引流,造成脑室塌陷,出现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可能。脑室手术病人术后反应一般较重,恶心、频繁呕吐、发热等。术中彻底止血,反复冲洗术腔保持脑室洁净,术后高位引流,对于减轻或防止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本例瘤体组织病理分型困难,虽经免疫组化和Fish分型,仍难于明确肿瘤具体来源,考虑为纤维来源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罕见,也说明了脑室肿瘤来源的复杂性。因而对本例保持长时间随访极为重要。
病例整理:贺晓生 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