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早中期肺癌术后复发?(附:三大措施)
2021年10月13日 80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如何预防早中期肺癌术后复发?
患者可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及早辅助治疗、院后科学随访、改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助力实现术后预防复发和癌细胞转移的目标。
肺癌是位居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堪称“癌症头号杀手”,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约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给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虽然肺癌有着不可小觑的发病率,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体检尤其是肿瘤筛查意识明显增强,大量无症状的早中期肺癌被检出,并进行根治性微创手术。
但由于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和“易转移”的特点,在进行手术切除后,早中期肺癌出现复发是很常见的情况,这也成了压在早中期肺癌患者心头的一块隐形石头。
数据显示,近50%的诊断为ⅠB期的患者、近80%的诊断为ⅢA期的患者在5年内经历了复发。同时,约有68%的早中期肺癌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病灶向其他脏器转移的风险,如脑转移、骨转移等。那么早中期肺癌患者在手术后,应该如何延缓或减少疾病复发和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呢?患者可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及早辅助治疗、院后科学随访、改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助力实现术后预防复发和癌细胞转移的目标。
措施1:辅助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
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的“神枪手”!
早中期肺癌并不是“一刀切”这么简单,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不仅适用较晚期肺癌,也是早中期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中期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主要包括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但辅助放化疗副作用较大,可以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治疗模式,仅5%~15%的患者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患者仍面临较高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长期生存率难以得到保障。
寻求更高效、低毒、增加治愈概率的治疗手段一直是医生的梦想,而辅助靶向治疗便是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现阶段最优的治疗选择之一。与辅助化疗不同的是,辅助靶向治疗,特别是辅助三代靶向药物就好比一名“神枪手”,可以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可显著降低疾病复发、脑转移和死亡风险。
作为早中期肺癌的新型治疗选择,辅助靶向治疗适用于EGFR检测后阳性突变的患者长期使用,并可获益明显。
措施2: 定期院后随访
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的“好帮手”!
如果说辅助靶向治疗是降低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的“新型排头兵”,那么术后严格执行个体化随访计划便是早中期发现、治疗肿瘤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的“好帮手”,能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指出,病史问诊及体格检查是疾病诊疗的基本要求,也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查随访的基本要求,有助于系统了解患者病情及初步发现是否有复发等变化。其中,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癌细胞就好比不法分子,一旦出现,就会和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发生冲突,从中发生的伤亡、经济受损等其他异常信号,就可被视为肿瘤标志物。
对于早中期肺癌患者而言,术后应保持每3个月随访1次的频率,并将腹部、颅脑、骨骼等容易发生全身远处转移的高发部位作为复查重点。
CT 是肺癌术后最常用的临床影像学复查手段。各大指南均推荐术后患者进行胸部 CT 复查,或全身 PET-CT 检查。肺功能检测可以作为术后肺功能剩余及锻炼恢复的检测指标,患者可根据病情、经济能力等做出选择。
与此同时,由于病情会发生变化的可能性,随访时间与复查检测指标的方案也会发生改变,患者需及时与自己的主治医生沟通,从而避免病情恶化情况的发生,这也是坚持随访的意义所在。
措施3:良好生活方式
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的“贴心保镖”!
除了辅助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和坚持良好的复查和随访,肺癌患者术后在饮食方面也需要格外注意,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时补水和提高免疫力。另外一次吃饭不能吃得太饱,除了主餐之外还需多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必不可少,如进行游泳、慢跑等低强度运动,对于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具有一定帮助。尤其是术后康复期的患者,良好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
同时,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也十分重要。但不同患者由于自身情况不同,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运动计划。
早中期肺癌术后预防复发和癌细胞远处转移固然重要,但肺癌的早中期筛查同样十分重要。对于早中期发现并治疗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70%以上。
目前临床对于肺癌早筛的手段有很多,常规胸片已基本不用于肺癌筛查,应该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等方式进行筛查,尤其是对于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烟灰或油烟等高危人群一定要将肺部CT检查列入每年的健康体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