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物那么多,这么用才合理!

2017年04月02日 135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里默念着一、二、三、四……,翻来覆去,还是无法入眠,相信每个失眠的人都体会过这种痛苦。据报道 90% 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过失眠,包括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你。

       由于国内目前能够从事心理行为治疗的专业人员比较匮乏,药物治疗仍是治疗失眠的最重要手段。

简单回顾:失眠?

       失眠是指患者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 30 min)、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 < 6 h)、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 ≥ 2 次)、早醒,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

       失眠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失眠主要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因此,失眠的治疗应首先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病因不明时选择对症治疗。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失眠药的药物治疗时程没有明确规定,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和维持时间,但超过 4 周的药物干预需要重新评估。

       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间断给药,每周 2-4 次(抗抑郁药和褪黑素除外)

       短期用药,一般不超过 3-4 周(抗抑郁药和褪黑素除外)

       逐渐停药

       避免突然停药,防治出现「反跳」及诱发精神疾病

       如在停药过程中出现严重或持续精神症状,应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

       常用药物作用特点汇总

给药小贴士

       预期入睡困难时,睡前 5-10 分钟服药;

       上床后 30 分钟仍不能入睡可即时服;

       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且距离预期起床时间大于 5 h,可即时服药(半衰期短的药物);

       慢性失眠患者,应用 non-BZDs 药物间断治疗,即每周选择数晚服药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

用药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不宜饮酒。酒精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酒后服用安眠药,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

       治疗期间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师正在服用安眠药的品种剂量。部分安眠药,如咪达唑仑等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轻则引起其他药物疗效下降,重则引起安眠药中毒的不良反应。

       服用安眠药物后,常见药效残留(短效药除外),引起反应力、注意力的下降。服药期间不宜从事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等工作。贮存时也应放于儿童不易触及的位置。

       安眠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平衡能力下降等。因此,老年患者服药期间应小心活动,避免摔伤。长期服用本类药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应定期进行血液生化检测。

特殊人群用药

       对于老年失眠患者,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者,慎用或禁用 BZDs,因有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non-BZDs 次晨残余作用发生率低,使用唑吡坦和佐匹克隆治疗稳定期的轻、中度 COPD 的失眠患者尚未发现有呼吸功能不良反应的报道。

       妊娠期妇女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安全性缺乏资料,禁用 BZDs。唑吡坦在动物实验中没有致畸作用,必要时可以短期服用;哺乳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以及抗抑郁药需谨慎,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胎儿,推荐非药物干预手段治疗失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