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的两种药非常好,但是你知道她的毒副作用吗?
2018年05月08日 107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作为一种极难治愈的关节疾病,痛风的治疗历程,往往需要花费数年至数十年的时间。而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完全不使用药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是药三分毒,在治疗痛风的药物中,有这么两种药品,存在巨大的副作用,严重时足以致人死地,痛风患者们需要特别注意。
1.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秋水仙碱,又名秋水仙素,可供药用。药用时24小时内使用剂量不宜超过6mg,致死量0.8mg/kg,也就是一个体重60kg的成人,一次性服用48mg就可以要命,而且目前缺乏特异性解毒措施,治疗以催吐、洗胃、血液透析等,但因其服用后胃肠吸收较快,所以上述解毒措施对严重中毒患者效果较差。
而目前的研究也发现,小剂量秋水仙碱与大剂量的治疗效果相当,也就是吃少吃多,效果相当,且小剂量服用副作用更少。具体方案为:开始1.0mg,1小时后再服用0.5mg,12小时后,如有必要,可再服用0.5mg(全天剂量不超过2mg)。之后每天服用0.5mg两到三次,直至疼痛症状缓解,通常不超过两周。而预防性剂量只需每日0.5mg或1mg即可。
2.别嘌醇
为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别嘌醇最早被研究用于对抗癌症。后其研发者Hitchings和Elion于1963年发现该药有降尿酸作用,之后临床用变开始用它治疗痛风。
该药最大的副作用在于过敏反应,综合发生率在2%一15%直接。皮疹多为粟粒样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荨麻疹少见。而只有极少数人(注意是极少数),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以发生致死的超敏反应,即别嘌醇超敏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临床上见到的超敏综合症多发生在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医生一般都会建议痛风患者先从小剂量开始服药(每天100mg),有条件的患者,最好能够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此基因与药物过敏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高度相关,一旦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就应尽量避免使用别嘌醇进行降酸治疗。此外,对于已在服用别嘌醇的患者,一旦出现药疹,应立即停药并前往医院进行脱敏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