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烧心、吐酸水,黄梅天要警惕“胃食管反流”

2018年06月20日 98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转自上海市胸科医院官方微信(我院胸外科李志刚主任、孙益峰主任)
  “黏糊糊、湿哒哒”,讨人厌的黄梅雨季又要来了。黄梅季恰好处于三伏天之前,空气潮湿,温度高、湿度重、气压低,让人感觉如同身处“闷锅”之中,身体中的湿气无法得到有效疏导与排泄。而胃属于人体接纳、储存食物的最大器官,当人体湿气加重时,脾胃功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因此闷堵、恶心、隐痛、嗳气甚至拉肚子等种种不适症状也就随之而来。而如果你感到肠胃持续不舒服,甚至有烧心、吐酸水的情况,那就要注意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在捣鬼了。

“胃食管反流”到底是个什么病?听听我院胸外科食管外科亚专科主任李志刚,副主任医师孙益峰的详细讲解。

以下内容转自5月18日《上海科技报》官网:
  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称之为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但有反流性食管炎者,男性多于女性。
胃内食物、胃酸为何会反流到食管?

   正常的人体结构有完善的阻止胃食管反流的结构,吃饭时,食物进入食管后,食管开始收缩,形成蠕动波,将食物送到胃中。在食管末端与胃贲门连接之处的结构(如食管下括约肌、膈肌食管裂孔肌束等)形成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一个“活瓣”,该结构在静止状态维持较高压力,此压力高于近端食管腔内压力,也高于远端胃压力,成为压力屏障。吞咽时,该“活瓣”松弛,其压力降低接近胃底水平;食物顺利通过。如腹部压力升高,“活瓣”收缩,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以此结构变化或功能减弱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管裂孔疝等),就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在我国的发病率高吗?发病率为多少?
  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地方会有所差别,在西方国家患病率相对较高,为 10%-20%;我国的患病率为5.77%-10%。随着国民预期寿命、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不断接近西方,近年来有逐年上升趋势明显。胃食管反流病在老龄化加剧的中国不容忽视。
 
哪些症状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
1.烧心感觉或吐酸水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多在饱餐后,感到胸骨后的烧灼感,也就是通常说的“烧心”。可伴有吐酸水,酸水带有苦味,或伴有少量食物,反流物可以被咽下或吐出。如果症状严重,可发生夜间呛咳,酸水从口鼻溢出,醒后发现枕头上有胃内容物或绿色的胆汁。
2.反流物或其喷洒进入鼻腔,中耳、呼吸道,刺激咽部、气管等,表现为鼻塞、喷嚏、声音嘶哑、咳嗽、流涕、流泪、咳嗽、气喘等,继而导致咽炎、支气管炎、甚至引发哮喘。
3.腐蚀性内容物长期停留在口腔,可引起牙侵蚀病、口腔溃疡、龋齿、牙龈炎,伴有口腔有异味或口臭等。
4.反流物长期刺激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损伤,可发生食管炎、溃疡而导致胸痛。时间长了可引起食管出血、狭窄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巴雷特食管,进一步可发生癌变。因此,该疾病可引起胃肠道以及呼吸道等多系统疾病,甚至导致癌症发生,危害不小,需引起重视。

哪类人群,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罹患该疾病?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增高,因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减低,部分老年人合并食管裂孔疝可导致胃食管反流;另外,肥胖、吸烟、饮酒、饮食无节制、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的人群易导致胃食管反流病高发。

得了胃食管反流该如何治疗? 
主要治疗手段有:
  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减肥、抬高床头、戒烟、避免睡前进食,减少咖啡、巧克力、高脂饮食。
  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的首选药物,一般推荐疗程为8周,单剂量无效可改为双倍剂量,分别早晚餐前服用。对于经严格内科治疗无效;并发Barrett食管、合并食管裂孔疝、出血、吞咽困难;经常反复发生反流性、吸入性肺炎、哮喘等食管外症状;需要长期大剂量抑酸药维持治疗的年轻胃食管反流患者;有严重的食管动力障碍、抗酸剂维持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目的或对大剂量长期应用有顾虑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的手段主要有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磁珠环治疗术,胸科医院目前外科治疗手段成熟,并率先在国内开展磁珠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患者饮食上有什么注意点?

   尽可能选择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使用油炸及腌制食物,可以适当吃些面食,如馒头、面条等,适当吃些瘦猪肉、鸡肉、鱼肉一般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对补充营养有好处。
  少食用延缓胃排空的食物,主要是质地油腻的食物:如粽子、年糕、元宵、酒酿等;
  少食用对胃黏膜有明显刺激的食物:这类食物可能增加胃液的分泌,如大葱、大蒜、糖果等;酒、咖啡、浓茶等对胃有明显刺激的饮品必须格外注意;
  少食用粗食、坚果等:开心果、瓜子、各种膨化食品、奶油蛋糕、巧克力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增加反流;
  每次食用水果不可过多过杂、不可过冷或过甜:如香蕉、甘蔗等最好避免食用;
  饮食数量的选择:进食量要适当,避免过饱或饥饱无常,早中餐吃到7、8分饱,晚餐5,6分饱即可;为避免睡前饥饿,晚餐不宜吃太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