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家属的诸多误解

2018年10月01日 887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误解一:精神病即“思想病”,开导一下就好了

事例

一个女孩因为强迫症观念来医院就诊,家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死钻牛角尖,想开一点就会好。”亦不让患者治疗服药。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总是喜欢独来独往,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不出门,怕见人,家长认为孩子只是性格孤僻,不需要就诊治疗。

有的人很多疑,总是认为人们在谈论自己,别人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在针对自己。旁边的朋友和家人认为:“你只是想多了。”忽略这是精神症状的可能。

由于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是小众群体,所以关于精神疾病的普及宣教十分的少。人们不了解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基本症状,所以当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初犯精神病时很难辨别出其症状,以至于将其看做是一种“心理障碍”和“思想病”,总认为开导一下就好了,其实不然,这样反而延误了精神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精神疾病是由于大脑机能紊乱,往往表现为人的精神活动障碍,如睡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活动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可出现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

精神疾病需要系统的就诊治疗,科学用药,心理治疗只是精神病治疗的一个环节,是心理医生通过治疗者言语,行为或者某种仪器,有目的的干涉患者的病态心理、病态认识、病态情感、病态行为及个性障碍,促其向健康心理恢复和发展的过程。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效果。

误解二:病急乱投医,迷信法治疗精神疾病

事例

15岁男孩A在医院住院数周后,家属不满治疗效果将其带出,用求神拜佛,做法事“治疗”孩子的病,结果使精神症状越来越重。

无论在落后的山村,还是在繁华的城市都有求神拜佛来治疗精神病的。他们把精神异常说成是中邪、神鬼附体而采用求神拜佛、降妖除魔的方法来给予治疗。利用这种方式治疗精神病,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科学认识、而且造成患者不应有的经济负担,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失去治愈机会,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误解三:同样是药物治疗,在家和住院治疗一样

由于精神疾病大都是药物治疗,所以很多患者和家属就认为:“既然一样是吃药,住不住院没有什么区别。”实施情况并非如此。

精神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自知力的,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疾病,抵制吃药这件事情。在医院,医生、护士每天都在观察患者是否直接将药服下,并监测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包括药物是否有效,是否有副作用。每个人情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者改变治疗方案。许多抗精神病药物都有副作用,并且非常普遍,比如:锥体外系反应、流涎、便秘......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并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健康宣教。

误解四:病好了就不用吃药了

有许多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之后就不再服药了,结果没过几天症状反复,重新住院治疗。这一情况在精神科非常常见。

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来稳定症状。

在临床上,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只是代表了“临床治愈”,1-2年内,一些精神疾病可能会再次复发,所以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对于治疗精神疾病来说是一种常态。许多人对于精神疾病“长期服药”或“终生服药”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觉得自己成了“药罐子”该怎么办?而大家对于一些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药去没有心理负担。所以不论患者还是家属都应该正确认识疾病的相关治疗手段,以正常的心态面对这一事实。

误解五:封闭病区不利于患者康复,保护性约束等于惩罚患者

事例

一位家属带患者来住院,看到封闭的环境,还有在病床上被约束着怒吼,喊叫的患者,心生恐惧,认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

如同精神疾病不同于躯体疾病一样,精神科也有它特色的一面。

首先住院环境上,精神科多为封闭病区,患者出入受限,严格的集中制管理。精神疾病患者不乏有冲动、伤人、毁物、自伤、意识不清等症状,将他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仅避免了外出给社会和自身带来的危险性,还杜绝了外来刺激对疾病的不良影响。与世隔绝的住院环境和严格的管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纠正自己的行为,调节自己的心态,从而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其次,精神疾病在治疗手段上也有所不同,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它专门为一些有着过激行为的患者准备,如:严重的自伤自杀行为,冲动伤人,意识障碍,治疗护理不合作等患者。保护性约束可以有效地限制患者的不良行为,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确保治疗顺利的进行。约束过程中,医务人员会时刻关注患者的皮肤情况,饮食、大小便、个人卫生都有工作人员帮助,并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粗暴。待患者请问稳定后,医务人员会及时解除约束,并给予心理疏导。

误解六:精神病患者出院后不能正常回归社会

事例

一位精神病患者好转出院后,家属为稳定其病情,防止他冲动、攻击、破坏行为,不让他外出从事社会活动。

一些精神病患者害怕社会上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产生自卑心理,家属也认为应该让患者避开外界刺激,有利于病情的稳定,便听任患者闭门不出。

精神疾病在得到良好的控制后是可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家人的过于担心与呵护会助长患者逃避现实的心理,加重患者的惰性,加快精神衰退的进程,进而导致社会功能的快速下降。此外,由于患者无所事事,整日沉迷于幻想,会导致生活及思维完全脱离现实,引发幻觉、妄想,导致疾病的复发。

所以,对于好转出院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现状和医生的建议培养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鼓励患者与人交往,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