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保护神经功能

2019年04月24日 80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发作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抽动一般先从一侧眼睑开始,后逐渐加重扩展至面部、口角,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该病发病率为1/10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

  血管压迫面神经的原因目前尚不明了。目前已知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后颅窝容积小、遗传等。在极少数情况下,面肌痉挛可继发于颅内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干病变及骨性病变等,其机率远低于1%。

  大部分面肌痉挛患者由于发病时没有疼痛感觉,只是感觉不好看等问题,认为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治疗常会不了了之,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博士介绍,面肌痉挛患者如果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时也需要慎重,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实际上疗效不明显,大多是心理作用。事实上,面肌痉挛本身就怕刺激,有时针灸反而会加重病情。服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但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注射肉毒素治疗会造成面神经的周围性瘫痪,三个月到六个月症状又复发,而且连续注射三次以上就会逐渐造成面神经的损害。患者应到正规医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通俗地讲就是将相互压迫的神经、血管分离开来的手术方法,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目前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标准方法。其优点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消除症状的同时,保留面神经正常的感觉、运动传导功能。

  颅内神经、血管密布,如果神经、血管相互搭在一起,血管的搏动就会导致神经短路,面神经兴奋性增强,出现面肌痉挛。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手术方法: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5cm的直切口,然后开一直径为2cm的骨孔即为“锁孔”(传统骨窗直径3—4cm,创伤大),在显微镜下对面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面神经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面部疼痛或痉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面肌痉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并且能够保留这些神经的解剖完整。由于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面肌痉挛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