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的血液肿瘤患者

2022年09月15日 8573人阅读

    血液肿瘤患者因基础免疫功能低、放化疗强度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缓慢等原因,一旦上感染新冠,病情往往较重,影响预后,甚至失去生命。本文围绕疫情下的血液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策略展开叙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血液肿瘤;预后;治疗策略

 

一、疫情下的血液肿瘤患者

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这些患者基础免疫功能本就低于普通人群,在接受抗肿瘤治疗后,免疫功能更会进一步下降。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特殊时期,血液肿瘤患者更是存在着更高的风险。

(一)感染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血液肿瘤患者感染COVID-19的风险比非血液肿瘤患者增加了60%。

(二)接种新冠疫苗后抗体应答有限

血液肿瘤患者本身以及各种抗肿瘤的治疗都可能引起B细胞或浆细胞耗竭和(或)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破坏,导致接种后的抗体应答有限。

(三)无法接种疫苗

正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鉴于安全性,无法接种疫苗。

(四)感染新冠后预后差

一旦血液肿瘤感染新冠病毒,他的死亡概率是非感染者的数倍,特别是老年人、未接种疫苗以及正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

二、治疗策略

有发表研究显示,连续接种三剂新冠疫苗可以增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抗体应答。在接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前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都应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虽然白血病、淋巴瘤治愈率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数都能长期生存。但同时,血液系统肿瘤往往病程急、进展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危害性、致命性可能远远大于疫情本身。

因此,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障血液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以及抓住宝贵的治疗时机对于其生存预后显得尤为重要。防患于未然,“隔离病毒,不隔离血液肿瘤治疗”这是自2020年来,国家就一直在倡导的理念,关键在于帮助血液肿瘤免受新冠的感染,以获得更理想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

(一)能不做化疗就不要做

在新冠疫情波动情况下,经临床医生充分评估后能够不做化疗的患者,最好不做化疗,因为一旦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将进一步降低,且需要住院治疗,各种感染的风险都会增加,包括新冠病毒。

(二)口服治疗。

疫情下,科研的脚步并未止步,越来越多的新药被研发,被应用于临床。诞生更多的“Chemo-free”口服治疗方案,比如说BTK抑制剂、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

(三)居家治疗。

患者通过远程就诊,药物平台发送的方式进行居家治疗,但需要强调的是,患者的肿瘤类型和病程阶段等进行个体化决策是居家治疗的根本前提,需要厘清“轻重缓急”。

因此,总体原则是,能居家或门诊治疗的疾病阶段,则尽量选择这两种治疗方式;但急性、重症阶段,必须果断入院规范治疗,才能实现疫情防控与肿瘤治疗的最佳平衡。

三、总结

近年来,“新型抗肿瘤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不断引领血液肿瘤治疗走向治愈,人类对抗新冠的战役也正在迈入新的篇章,通过多种防治手段的“联合”,实现不同作用机制间的“互补”,不断强化防治和保护效力。这种“多重保护”策略将帮助以血液瘤患者为代表的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冲破新冠阴霾,迎来胜利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王继军,胡凯,汪整辉,王晶,景红梅,赵伟,刘彦,陈渝萍,克晓燕.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迁[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04)

[2]  于淑媛.青岛大学2006-2015年血液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D].2018

[3]  郝静.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

[4]  孙于谦,黄晓军.我国血液肿瘤治疗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内科杂志.2021(10)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