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还分好几种类型?带你认识脑瘫的分型!

2019年08月28日 90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产前、产时或产后)先大性发育缺陷(畸形、宫内感染)或获得性(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所致,出生儿童的脑瘫发病率为4-6‰。在脊髓灰质炎得到控制以后,脑瘫目前已成为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疾病。

 

临床上,小儿脑瘫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的脑瘫,而不同类型的脑瘫的临床症状表现和治疗方式也大相径庭,因此,分清楚脑瘫的病型分类、瘫痪部位将会对治疗计划和治疗目标起决定性的作用,还可以预测患儿将来恢复的程度及回归社会的可能性。

 

小儿脑瘫的分类按瘫痪部位可分为以下八种:

 

1.四肢瘫

四肢瘫是指双上肢、下肢及躯干都发生瘫痪,多为重症患儿。四肢瘫是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质运动区损伤。牵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内收、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内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和锥体束征等。

 

2.双瘫

双瘫为四肢瘫的一种类型,指双下肢瘫痪重、躯干与上肢较轻,为脑瘫的典型类型。

 

3.偏瘫

偏瘫指一侧上肢、下肢、躯干的瘫痪,一般上肢瘫痪比较明显。

 

4.双重偏瘫

双重偏瘫为四肢瘫的一种特殊类型,指一侧上肢、下肢障碍重于另一侧上肢、下肢,或上肢瘫痪重于下肢。

 

5.截瘫

截瘫是指双下肢局限性瘫痪。但上肢或躯干完全正常是极少的。

 

6.单瘫

单瘫是指只有1个肢体的瘫痪,临床较少见。

 

7.三肢瘫

三肢瘫是指患儿3个肢体均有障碍,一般为双下肢加1个上肢。

 

8.双重瘫

双重瘫是四肢瘫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双侧上肢障碍重于双侧下肢的瘫痪。这种类型多见于手足徐动性脑瘫。

 

此外,根据1988年佳木斯召开的首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修订方案(参考1956年美国脑瘫学会分类方法),脑瘫还可分为以下8个类型:

 

1.痉挛型脑瘫

痉挛型脑瘫的主要病变在锥体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瘫类型,以肌肉紧张亢进、肌肉痉挛为主要特征,按痉挛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一般新生儿窒息与低体重儿易患该型脑瘫,占脑瘫患儿的60%-70%。

 

2.手足徐动型脑瘫

在临床上手足徐动型脑瘫是指由于脑基地区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运动失调,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就无效运动增加。患者四肢和躯干肌张力强度好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自主运动,部分患者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四肢、躯干和颈部自发扭转。面部肌肉出现不规则的局部收缩,呈现“龇牙咧嘴”、“挤眉弄眼”等怪异表情。

 

3.共济失调型脑瘫

共济失调型脑瘫以小脑受损为主,以及锥体系、锥体外系损伤。主要特点是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造成不协调运动。 患者为保持平衡,通常表现为两脚左右分离较远、步态蹒跚、方向性差,运动时出现震颤,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身体僵硬等。

 

4.震颤型脑瘫

震颤型脑瘫多由锥体外系损伤及小脑损伤引起,临床上有两种类型:一是静止性震颤,多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3-5次/秒,随意运动时可以被控制而停止震颤,多见于上肢与手部,出现交替屈曲与伸展动作,也有拇指的外展与内收动作;二是动作性震颤,多由小脑损伤所致,这种震颤是随意性震颤,表现为随意动作是出现震颤,随意运动停止时震颤消失,手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严重越显著,有的患儿有眼球震颤,临床上可用指鼻、跟膝胫等试验检查,有时伴有平衡功能障碍。

 

5.肌张力低下型脑瘫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缺乏抗重力伸展能力,患儿肌肉呈低紧张状态,多为某些类型脑瘫的早期表现,1岁以后肌张力逐渐增强,可变为痉挛性脑瘫或手足徐动型脑瘫。

 

6.强直型脑瘫

强直性脑瘫的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临床特点为伸肌和曲肌肌张力均增强,被动运动时有抵抗,呈均匀的铅管状或齿轮状状态。

 

7.混合型脑瘫

混合型脑瘫在患儿身上同时有两种类型以上脑瘫的特点。临床上最多见于痉挛型脑瘫与手足徐动型脑的混合型脑瘫。

 

8.无法分类型脑瘫

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脑瘫分型的统称为无法分类型脑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