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类型与相关治疗病例结合“行气阳明汤”加减

2022年11月06日 18人阅读

对于共济失调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献很少,目前尚无共济失调分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在本研究中对多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将其分为痰浊内阻证、肝脾肾亏虚证、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四种类型。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曾查阅52例共济失调患者所存档病历。对共济失调四种类型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又以肝脾肾亏虚证、痰浊内阻证居多。

以痰浊内阻证为例,该类型患者多日常生活不加节制,素好饮酒,好肉食。

如患者刘某,男,43岁,2021年3月7日初诊。患者自述两足痿软半月余,不时头眩手震,心悬气怯,近来两足痿软,两腿发肿,越夜略退。

查其脉象虚数而滑,观舌红中黄,此肝阳就潜,脾肾尚亏,有络中痰湿未化之象。

又询问得知,患者平日素好多饮,酒湿本重,原来肾阴暗亏,易动肝阳。此乃心肾不足,肝阳有余,脾肾尚亏,实是脾家痰湿渐从热化交迫阳明脉络所致。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以“行气阳明汤”加减,从养阴清热,化痰通络立法。以原方去黄柏,石斛,白蒺藜,黑大豆,加五加皮,香独活,桂枝术。

一月余,患者两腿已能移动。

对此,“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解释道:

“人有胃火熏蒸,日冲肺金,遂至痿弱不能起立。欲嗽不能,欲咳不敢,及至咳嗽又连声不止。由于阳明之火上冲于肺,而肺经津液衰少,不能灭阳明之焰,金从火化。累年积岁,肺既大热,何能下生肾水,水干无以济火,则阳明之炎蒸更甚。”

又有肝脾肾亏虚证。其患者素常贪色,加之行役劳瘁,伤骨动火,遂至两足痿弱,立则腿颤,行则膝痛,卧床不起,然颇能健饭易消。

如患者李某,男,41岁,2020年11月6日初诊。患者自述以两胁窜痛始,继之寒热胃呆。既退之后,两足痿软,大肉瘦削,双腿不能任地,间或眩晕自汗,呕吐清涎。

查其脉弦滑右数,观舌苔糙白。此肝肾两亏,经气不行,络脉失荣之症。

以“行气阳明汤”加减,从培补肝肾,温化痰湿立法。以原方加淡苁蓉、炒茅术、巴戟天、黑料豆、怀牛膝。

服后两月余,两足痿软渐能用力,眩晕自汗、呕吐清涎亦退。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说:

“此方用法,古已有之。只是今人多以为是食消之症,却不知道是肾火之盛,引动胃火以成痿。”

盖胃为肾之关,胃之开阖肾司之也。肾火直冲于胃,而胃之关门曷敢阻之。且同群助势,以听肾火之上炎矣。况肾火乃龙雷之火也,胃中之火,其性亦喜炎上,二火相因而起,销铄肾水,有立尽之势。

故“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惯用补水于火中,降火于水,合胃与肾而两治之。胃火不生,自不耗肾中之阴;肾水既足,自能制胃中之热。自然骨髓增添,燔热尽散,不治痿而痿自愈。

其它另有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须详加辨明。

对于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研究,目前处于一种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脱节的境况。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综观国内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发现大都局限于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所以理论、实验研究的开展也就难以深入。虽然现代医学对此做了不少研究,但基本是根据各种动物模型,初步从整体到细胞、分子,从形态到功能、代谢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对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发病机理目前还很不清楚,导致西医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目前仍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在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症候演变规律、病程进展的观察及长期系统用药的随访方面,目前也缺乏有对照的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对发病机制的阐述过于笼统,表现出主观随意及经验化倾向。因而在统一证型规范、客观评估远期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年来,“行气阳明汤”对传统中医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和诠释,运用多学科最新知识进行分析、综合,以深化中医药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的中医理论基础,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有用的资料。亦期望对患者输出真正切到实处的价值信息。

但由于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病理内容庞大,故此项工作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综上,“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中医治疗本病虽然疗效肯定,但仍然应重视深入研究,注意发掘和整理前人治疗本病的经验,对全面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采用中医理论对共济失调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分析各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建立共济失调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改善共济失调患者的病情和生存质量奠定了基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