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断和治法

2018年06月14日 844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系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其多属“胃痞”、“胃腕痛”即“嘈杂”等病致范畴,其中尤以“胃痞”居多。病因多与饮食不节和情致所伤有关,病位在胃,然与肝、胆、脾、肾等脏功能失常有关,中焦气机失常则为其病机关键,临床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之法治疗本病,显示了很大的优势,运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我们分为以下七法:陕西省中医医院消化科李学武

a. 舒肝和胃法:此法为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肝胃不合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为胃脘痛、痛连两肋,大便不畅,临床上多选用柴胡、香附、半夏、白术。

b. 清热化湿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活动期,易见到湿热中阻,此法治疗可收到明显的疗效,本型患者多见口苦、口粘、纳差、腹胀,小便黄浊。常用的药物有茵陈、滑石、杏仁、木通、竹叶等。

c. 调和脾胃法:该法是本病中期的主要治法之一,适用于脾胃不和患者,主要症状为胃脘满闷或隐痛,口中粘腻,纳差,大便不调等症,但一般不出现明显的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头晕等气虚症状,宜选用平胃散、香砂六君子汤等方。药用木香、陈皮、苍术、佩兰、太子参、半夏等。

d. 寒热并用法:寒热交杂,虚实互见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见病型,即可见本病早期或中期,临床所见恶心、反酸但喜热饮,胃脘部喜温喜按,大便不调。此法选用半夏泻心汤,常用的药物是半夏、黄连、干姜、青皮、肉桂等。我们研制的“胃舒泰胶囊”,方中既有干姜等药温中散寒,又有白花蛇舌草等药清热除湿。经临床观察胃镜转归率非常满意。

e. 健脾益胃法:该法主要由于本病中期的脾胃气虚患者,临床上可见胃痞不适、纳差腹胀、食后尤甚,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头晕便溏及舌淡脉弱等。治宜选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砂仁等。

f. 温中散寒法: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转变为脾胃虚寒证。其症状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又出现脘腹冷痛、手足不温、面色恍白、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濡弱。治宜酌用黄芪建中汤等加减。常选药用桂枝、干姜、黄芪、白术、丁香等。

g. 易胃养阴法:本法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晚期胃阴不足型患者,症见胃脘隐痛、或灼痛、口干口渴、嘈杂似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可选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玉女煎、一贯煎等。常用药有麦冬、玉竹、石斛、北沙参、生地、玄参、五味子、石膏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