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
2015年03月24日 118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以前的血管瘤的名称很多,分类不一。近年来,根据肿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的解剖学结构,将其分为血管瘤(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和脉管畸形2大类,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脉管畸形为毛细血管、动脉、静脉、淋巴管的异常扩张和沟通。分为微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和混合畸形。
血管瘤(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特征,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约60%发生于头颈部, 躯干(25%) 和四肢(15%)。肌肉、骨骼和颅内等特殊部位的血管瘤,会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部分病变因 感染、出血、溃疡形成、高流量性心衰或特殊部位而危及生命。
血管瘤在临床上表现为3个明显的阶段,即快速增殖期(0~1 岁)、消退期(1~5 岁)和消退完成期(5~10 岁)。
血管瘤的诊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依据病史和临床检查, 就可以明确诊断,。在询问病史时只要回答两个问题:(1)最初病变发现时间;(2)病变的生长速度如何,有无快速生长和消退。
婴儿血管瘤的自然消退过程很漫长,尤其位于面颈部的皮损会对患儿及其家长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增生早期的皮损可能范围较小,但短期内增殖迅速。尽管多数血管瘤仅影响外观,不会带来严重功能障碍,但如能在增生早期就控制皮损增殖,势必使外观的破坏最小化,并使消退期提早,消退过程也将缩短。对有并发症或某些特殊部位的婴儿血管瘤应积极的尽早治疗。①特殊部位,如眼睑、眼眶、鼻、唇、口腔、会阴等部位,因其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 ②伴有全身并发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等;③瘤体局部并发出血、溃疡或功能障碍(视力、听力、呼吸、吞咽等)。
手术切除不作为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首选,最新的治疗方法是微创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上首选心得安,心得安治疗增殖期血管瘤安全有效,已经成为治疗各部位血管瘤的一线药物。
微创介入治疗是采用局部穿刺硬化或经血管内注射硬化剂及栓塞剂的方法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具有微创、不留疤痕、疗效确切等优点。适用于直径大于2-3cm的增殖期的血管瘤及特殊部位:如眼睑、眼眶、鼻、唇、口腔、会阴等部位的血管瘤。90%的需要治疗的血管瘤和脉管性疾病均可以用微创介入治疗,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