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都知道血压高怎么回事
2018年01月26日 99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血压波动8大类
1、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根据夜间血压(22:00-8:00)较白天血压(8:00-22:00)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杓型:10-20%、非杓型:<10%、超杓型:>20%;
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则称为反杓型;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高达69%,80岁以上老年人有83.3%丧失了正常杓型血压节律;
2、与体位有关的异常血压波动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卧位变为直立体位的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在年龄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总体患病率可达20%-50%;
体位性高血压是指体位由卧位转为直立后的3min内收缩压升高超过20mmHg。老年人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率为8.7%-11%;
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指有体位性低血压,且卧位时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发病率高达30%;
3、晨峰血压过高
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晨峰血压过高,则可导致不良预后;
我国老年人群晨峰血压过高的发生率为21.6%,高血压患者高于非高血压人群;
4、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表现为诊室血压升高≥140/90mmHg,但诊室外血压不高的现象;
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约13%,老年人尤其高发,其发生率可高达40%;
白大衣高血压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正常血压者;
5、隐匿性高血压
指患者在诊室内血压正常,动态血压或家中自测血压升高的现象;
整体人群中患病率大约在7.6-23.0%,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隐匿性高血压有着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其对预后的影响与持续性高血压相近;
6、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指餐后2h内收缩压较比餐前下降20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90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
我国人群统计的发生率为59.3%,住院老年患者中为74.7%,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者更为多见;
7、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老年高血压的19.6%,原发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嗜铬细胞瘤等;
老年人继发高血压起病较隐匿且发展缓慢,临床症状往往不够典型;
血压波动方面常见昼夜节律异常,呈非杓型或超杓型改变;也可表现为血压骤然升高;
8、长时变异
长时变异包括日间、随访间、季节间或数年间的血压差异,年龄越大越显著;
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更多地受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长时血压变异对于心血管患者的预后意义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