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反复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者注意可能是哮喘

2018年12月24日 871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门诊经常遇到因反复咳嗽(有时伴喘息),被反复诊断为“上感”、“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并告知孩子抵抗力差”等原因被家长带来就诊的孩子,经常输液、打针、吃西药、吃中药、吃补药、吃增加抵抗力的药、贴皮、理疗等方法,病史达数月或数年,带来的病历有一大摞,抗生素、抗病毒药应用的更是相当普遍,胸部X线、CT检查有好几张,花费大量的钱就更不用说,即折腾孩子,又折腾家长。经过仔细的病史和家族史询问、进行体格及相关的检查,许多都可以明确孩子是支气管哮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呼吸科殷勇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成胜权
 

因此,对于反复发作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大年龄儿童),伴或不伴发热,按照呼吸道感染治疗症状不消失,或遇到冷空气(秋冬季、空调)、特殊环境(气味、接触动物)等,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运动时加剧,或有湿疹史、皮肤经常出诊、揉鼻子、揉眼睛(反复眼睛红,被诊断倒睫、沙眼等),或父母两个家族中有鼻炎、哮喘、长期咳嗽、药物或食物过敏等等情况,应该想到哮喘的可能。这些情况经常被诊断为“上感”、“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当然哮喘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确定(专业检查方法),不能随便做出。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指出,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

(1)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4)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指南中还指出: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用于预测3岁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哮喘预测指数:在过去1年喘息≥4次,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1)父母有哮喘病史;

(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次要危险因素包括:

(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

(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如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建议按哮喘规范治疗。
 

尽管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性,但与使用抗生素相比,抗哮喘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学龄前儿童喘息发作的严重程度和缩短喘息时间。因此,对于反复喘息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学龄前儿童建议使用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2~6周后进行再评估。必须强调,学龄前喘息儿童大部分预后良好,其哮喘样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缓解。因此,对这些患儿必须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
 

指南中还提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

 

诊断依据:

(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以上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哮喘的教育和管理相当重要,与你信任的专业医生建立伙伴关系,医生会根据你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发病诱因、以往发作规律,与你及孩子共同研究,提出适合你孩子的预防措施(用什么药、用几种药、用什么方式),一起制定长期防治计划,定期(1~3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检查哮喘日记,检查吸药技术是否正确,监测肺功能。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维持用药情况,指导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