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人查出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2019年04月10日 92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年来,伴随对食用盐中添加碘过量的疑虑,以及海产品的普遍食用,人们对甲状腺疾病愈发关注,一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便忧心忡忡,担心是癌症。其实,人们在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中存在着相当多的误区。
虽然,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但恶性结节所占的比例较低,只占约5%,超过九成五的人都是良性结节,手术也不是必选项。因此,查出甲状腺结节没必要太过恐慌,而且并非都要一切了之,尤其需要警惕过度治疗
其实,查出甲状腺结节没必要恐慌。它很常见,而且超过九成五的人都是良性结节,手术不是必选项。
如果体格检查时触诊怀疑有甲状腺结节,或者做颈部超声、CT、MRI、FDG-PET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甲状腺结节的话,都应该再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有研究显示,体格检查中发现甲状腺异常的患者,如再做超声检查,发现有63%的人探查结果和触诊检查不同,有24%的人发现了额外的结节。
报告解读
有“微钙化、低回声”等字眼应做进一步检查
其次,要看超声检查结果。拿到超声检查报告,一看到上面写有“甲状腺结节”,许多人都会心里一惊。而后面写着的“微钙化、粗大钙化、海绵状形态、低回声”等一长串医学名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超声检查报告有一些关键词,可助患者简单了解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超声结果写明“高回声、粗大钙化(除甲状腺髓样癌以外)、结节周边有丰富血流信号(促甲状腺素正常情况下)、海绵状形态、结节后方彗星尾征”,则往往提示属于良性结节,无需惊慌。
如果有“微钙化、低回声、结节血供内部丰富且杂乱分布、边界不规则,周围不完整的晕、横截面前后径大于左右径”等字眼,意味着患有甲状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像上文提到的王女士,她的检查报告中有“右侧结节钙化、结节周围有血液供应”,属于可疑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恶性可能,而不是马上手术。
正确处理
怀疑甲状腺癌,通过细针穿刺“定性”更准确
有些术前怀疑甲状腺癌的患者没有经过严密的检查,便贸然进行手术,结果为良性病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要判断结节是恶性还是良性,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现最为可靠的检查方式是对结节进行细针或粗针穿刺,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诊断。
病人一听说要进行穿刺,往往比较抗拒。“细针抽吸穿刺常用25号针头,操作安全简便,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局麻或者不用麻醉。”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细针穿刺风险不大,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局部肿痛或者出血、感染。
有些病人的结节是混合型的,或者位于甲状腺腺叶后部,则需要在超声引导下做穿刺,以避免误诊。当患者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高危病史,或者超声提示有可疑恶性的征象时,结节直径只要大于五毫米,也应该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
甲状腺癌高危病史包括一级亲属患有甲状腺癌、儿童时期有外照射治疗史、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有辐射照射史、过去做甲状腺部分切除时查出甲状腺癌等。
不过,有四种情况是不用做穿刺活检的。一是经甲状腺核素显像证实为“热结节”,二是超声提示为纯囊性的结节。三是根据超声影像已高度怀疑为恶性的结节。四是结节直径小于一厘米,超声无恶性征象。
误区纠正
盲目切除良性结节反而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恶性结节要尽快到外科进行手术切除,且手术后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进行抑制治疗。如果是良性结节,未必都要一切了之。有些病人因为“恐癌”,盲目切除良性结节,结果反而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即“甲减”)。
“良性结节要监测甲状腺功能是否出现异常。”通常来说,良性结节且甲状腺功能正常,只需要定期观察即可,不用手术治疗。
但是,如果良性结节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指标升高,而促甲状腺素(TSH)降低,则需要进行药物、手术或同位素131I治疗。如结节手术后出现甲减,则需长期服用左旋甲状腺素(L-T4)进行替代治疗。
特别提醒
良性甲状腺结节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进行随访
如果查出结节定性可疑,但病人又抗拒穿刺检查,则可定期(3~6个月)复查。对于确诊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进行随访。良性结节患者要注意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结节固定、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迹象,要立即就医。
医生提醒,在确诊、复查过程中,有些检查无需做。经常有人拿着写有“甲状腺结节”的体检报告,要求做CT、磁共振和全身PET-CT确诊。肖海鹏说,其实它们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不比超声要好。
良性结节患者到医院随访复查时,需要复查甲状腺超声,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定量测定对结节病因判断可能有些帮助,但这两项检查对鉴别结节良恶性价值不大。
来源:中山一院超声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