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肿瘤之眼眶内下方血管瘤&结膜入路摘除
2021年09月17日 81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该病例的肿瘤发现是因为拍摄眼眶头颅CT时偶尔发现。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并没有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部疼痛、视物重影等表现,只是因为副鼻窦疾病或者存在头痛,头晕症状,拍摄头面部CT或者核磁共振寻找病因时,进而发现眼眶内占位的存在。
多数情况下此时的眼眶肿块偏小,压迫眼眶脂肪形成代偿没有很多临床表现。只有当肿块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开始出现眼球突出等改变。
左侧病变,眼球外观改变并不明显
本病例的特点是病变位于眼眶视神经内下方,与视神经临近,通过瞳孔反应、眼底、视野等评估两者粘连应该尚可。
黄色箭头为眼球后椭圆形瘤体
黄色箭头为视神经 蓝色箭头为瘤体,两者相邻接触 左侧图片为前一层面的冠状位CT,两者之间尚有距离
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现阶段手术的风险一定低于今后肿瘤增大对视神经有更明显的推移后!
手术采用结膜入路,即所谓微创的内切口,没有外侧开眶。手术顺利,术后即刻视力正常!
海绵状血管瘤 良性病变
通常能够采用结膜入路,摘除眼眶肿瘤要符合三个条件:
黄色箭头为下穹窿结膜切口,所谓微创的内切口 蓝色箭头为下眼睑泪小点处,以便读者理解切口在眼部的大致位置
1、术前的读片对肿瘤性质的分析
判断多数是血管瘤。而不是形态类似的神经鞘瘤或者孤立性纤维瘤等容易破碎,不易操作的肿瘤类型!或者是性质不明,需要尽最大力量完整摘除的。
2、肿瘤的位置
通常眼眶内上、内下、外下甚至球后肿块,条件具备可以结膜入路,外上方肿块并不适合结膜入路,因为涉及到泪腺导管。
3、对术中困难的估计
肿瘤的粘连分离以及出血风险较低,真正有挑战的病例从结膜入路操作属于“偏向虎山行,未必回回行!”
视力丧失、出血凶险和肿瘤破碎复发都是眼眶肿瘤手术时需要尽量避免的,所以当你和医生沟通“微创手术”时,请多听听专业的建议!
本文是袁一飞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