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2017年11月27日 126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症状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大多数发生在年轻妇女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下发病者占75%以上,幼儿及绝经后妇女也有发生该病的可能性。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征性,患者大多数以性激素紊乱所致月经改变而就诊;也有以发现盆腔包块来就诊的,占第二位;偶有因瘤体过大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者,仅占到 6.83%。少数患者可导致胸、腹水、有少数病例可出现 肿瘤标记物尤其是CA125的升高,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中CA125升高占9%,CA199升高占21%,癌胚抗原(CEA)升高占20%,甲胎蛋白(AFP)升高占7%,B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B—HCG)无 升高,伴有胸腔积液或腹水达19.3%。血浆中雌激素、睾酮、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等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病因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其具体病因尚不清楚,本病存在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并与某些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作用有关。

 

检查

一、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被认为是最简便的检测方法,但二维超声对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良恶性很难确定,对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诊断不具特征性,与卵巢恶性肿瘤难以区分。而超声造影的表现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卵巢肿物造影表现为快进慢出向心性高增强的年轻女性,且没其他恶性征象者,应首先考虑到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三维能量多普勒中血管呈“轮辐状”分布,频谱多普勒测得的多为低阻动脉,而无动静脉瘘频谱,这也是其与恶性肿瘤之间的重要鉴别点。


二、组织病理:

1、光镜:典型的组织学以富于细胞的假小叶为特征,假小叶间为致密的胶原纤维间隔,有时可出现水肿。假小叶内含丰富的、不同程度硬化的薄壁血管及丰富的瘤细胞,细胞为梭形和圆形。圆形细胞与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类似或有核周空泡。 

2、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显示类固醇激素形成相关酶活性,desmin、SMA、Vimentin阳性。

 

诊断

1、诊断:由于本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并且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准确可靠的术前诊断方法,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大部分患者确诊需靠术后病理;有些SST患者由于同时并发大量腹水,彩超和放射学检查应注意其他恶性肿瘤鉴别,术中作冰冻病理检查、术后石蜡病理证实可确诊。


2、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库肯勃氏瘤:为转移性卵巢黏液性癌,卵巢间质内见各种形态的黏液性癌细胞,以印戒癌细胞为代表,细胞核有异形性,而本病细胞异形小;

②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发病高峰在50-60岁,瘤细胞多单一,无丰富血管,常见局灶胶原纤维透明变性,纤维瘤倾向弥漫性水肿,纤维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卵泡膜瘤细胞发生黄素化多呈小灶性存在于梭形细胞内,不见印戒样细胞;

③卵巢颗粒细胞瘤:肿瘤细胞与正常的粒层细胞类似,本瘤的组织形态极为多样化,分化好的肿瘤均可见卡-埃二氏小体(Call-Exner body),为分布在瘤细胞群中的许多囊性小区,周围瘤细胞略成放射状排列,囊腔内含不规则网状或细丝状嗜酸性物质,乃本瘤的特征。分化差的粒层细胞核呈淡染(空泡状)、卵圆或多角形,常有核纵沟或核折叠;

④血管外皮细胞瘤:瘤细胞呈短梭或椭圆形,不呈上皮细胞样,无印戒样细胞,瘤细胞围绕血管与之关系密切,血管分布更为弥漫;

⑤脂质细胞瘤:浆内可有脂色素颗粒,结构似肾上腺。

 

治疗

治疗: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为良性肿瘤,行肿瘤单纯切除即可治愈,不必化疗。术中冰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的性质进行鉴别,对疾病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可以避免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对其生理及心理造成的伤害,从而对决定手术范围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卵巢实性肿瘤来说,在没有确切的依据确定其为恶性肿瘤之前,应尽量保留女性的生育能力。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为良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单纯瘤体切除即可,不需要扩大手术范围,目前已倾向于行微创手术,保留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的生育功能,也有利于术后恢复,预后佳,不需要进行放疗及化疗。通常情况下,该病患者术后即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并可正常妊娠。

 

预后

手术是SST的唯一治疗方式,术中冰冻病理明确者,单纯肿物切除即可,该病预后良好,不孕者术后可以怀孕,极少数患者复发,一般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月经,阴蒂明显缩小。

 

预防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当出现与本病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如月经异常、盆腔包块等应及时去正规医院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