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答疑】听神经瘤手术风险大吗?术中如何做到保护面神经功能?

2022年08月08日 38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日前,在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母亲今年67岁,在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偶有头晕,走路不稳,去我们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有大小约为2.99*3cm的听神经瘤。给予口服银杏叶片,甲钴胺片,盐酸曲美他嗪片每天三次各一片治疗,头晕减轻,但右脸颊稍有麻木感,舌头有刺痛感。我们当地医院的医生也建议手术,但手术风险大,易引发后遗症,现在想咨询下,手术伤及面神经,造成嘴歪乃至面瘫的概率是多少?其他的风险又是如何?”

  赵天智主任:从患者现提供的检查资料看,肿瘤还是比较大,应该手术治疗,现在保面的几率在90%左右,其他的风险主要是开颅手术常规风险,最严重的就是生命危险、昏迷、偏瘫等,但随着手术技术和设备理念的不断进步,术后并发症已经比早年低很多了,但并不是说没有。同时患者已经67岁了,年龄不算小,因此还要考虑麻醉的风险,术前还要完善心肺等检查,进一步检查评估才行。

  延伸阅读:

  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颅神经肿瘤之一,常常表现为耳鸣、耳聋、眩晕、面肌抽搐、泪液减少,面瘫等。压迫脑干、小脑还可以出现偏瘫、走路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一旦发现应该及早手术治疗。

  听神经瘤切除手术的关键点和难点是面神经的保护,由于面神经和听神经紧贴,肿瘤直接压迫面神经常常导致面神经变得极其菲薄,难以辨识。因此切除听神经瘤而保留面神经成为听神经瘤切除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巨大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由于重度面瘫眼睑不能闭合、泪液减少,常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出现患眼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我们遵循精准微创的理念应用显微镜和术中电生理监测,面神经保留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听神经与面神经的关系

  面神经的运动纤维起始于脑桥下网状结构深部的面神经运动核,面神经纤维从核出发后向背内侧行走,向上弯绕外展神经核,形成菱形窝的面丘,随后向前、下、外侧延伸,于脑桥和延髓交界的外侧部穿出脑桥,在桥小脑角处位于听、展神经之间,与听神经一起进入内听道,在内听道底部与听神经分道进入面神经管,于该管以前外-后外下方的迂曲径道出茎乳孔。由于与面神经位置紧邻,起源于前庭神经的听神经瘤常与面神经粘连、压迫使面神经变薄、移位,使得外科医生在术中辨认保护面神经变得困难,造成面神经损伤,甚至断裂。

  术前注意事项

  因为对桥小脑角和脑干显露受限,所以中颅窝入路不适合向内听道外显著生长的肿瘤。基于颞骨高分辨CT的术中导航用于定位颈内动脉和邻近的颞骨结构。

  常规使用肌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BAERs)对面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中颅窝入路前庭神经鞘瘤的切除方法

  手术前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必须手术早期脑脊液(CSF)引流以避免硬膜外牵拉对颞叶的损伤。通常逐渐引流40到60毫升脑脊液(10毫升倍数),直到脑叶松驰,能够被安全移动至充分暴露岩骨嵴。

  患者仰卧位。患者肩下垫高使头部旋转到矢状缝与地面平行或轻度成角。如果患者颈软,可以忍受旋转至少70°。如果患者颈部僵硬,增加肩垫高度补偿转颈的限制。肥胖患者颈部活动相对受限,应选择侧卧位,可避免静脉回流受阻和非生理性颈部姿势导致的术后颈部疼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