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出现“ST-T”改变不等于心肌缺血
2020年01月07日 829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无论在网络中,还是在门诊工作中,我经常遇到因为心电图“ST段改变”、“T波改变、T波低平”、“ST-T改变”而来咨询“心肌缺血”的“患者”。经过仔细的问诊和评估,我发现,实际上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心肌缺血”。这些“患者”通常有如下一些特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程宽
1.年龄不大,15-40岁不等,女性多见。
2.心电图的“异常”(轻微的“ST段改变”、“T波改变、T波低平”、“ST-T改变”)等等,通常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或因其它原因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在检查心电图的时候,常常没有什么症状。这种心电图的“异常”可在多次、多年的检查中,长期存在。
3.平时也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症状,比如:好像有时有点胸闷,好像有时有点心慌,好像有时有点刺痛,等等,诸如此类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以主观感觉为主的表现。而且,这些“症状”大多发生在安静情况下,在活动或运动等心脏负担加重的情景下,反而不明显。这与真正的心肌缺血不符合。
4.没有明显或明确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明确的早发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家族史。
象这样的一些“患者”,通常都不是心肌缺血,经过我的仔细问诊后耐心解释,大多数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个客观的认识,打消疑虑。
那么,“ST段改变”、“T波改变、T波低平”、“ST-T改变”,和“心肌缺血”究竟是什么关系?
我觉得,它们是这样一种关系:心肌缺血,可以表现为心电图“ST段改变”、“T波改变、T波低平”、“ST-T改变”,但也可以没有;心电图出现“ST段改变”、“T波改变、T波低平”、“ST-T改变”,可以是心肌缺血导致,但也可以不是。这说起来有点拗口,似乎是废话,但两者之间,确实就是这样一种联系。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才能体现出医生的价值和水平,可根据具体病情,综合评估,适度检查(心脏彩超,甲状腺功能等等)。有些医生,动不动就根据这种心电图表现直接作出“心肌缺血”的结论,完全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在是太过武断。
可以肯定的是,多数情况下,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无明显症状的心电图上轻微的“ST-T改变”,都不是心肌缺血所致,通常是一种正常现象,往往无需特别关注和治疗,完全不必因此背上思想包袱(太多太多人因此压力巨大,实在是不值得!!)。个别情况下,如果心电图的ST-T改变特别明显,可能是由“早期复极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等原因所致,有经验的医生,通过ST-T改变的特点往往就能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可进一步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