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椎管内肿瘤诊断中有什么作用?

2017年02月16日 1047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椎管内肿瘤虽然不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一样普遍,但同样是脊柱神经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上,依据肿瘤出现在椎管内的位置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肿瘤(约占15%)、髓外硬膜内肿瘤(约占60%)及髓外硬膜外肿瘤(25%)。常见的椎管内肿瘤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淋巴瘤等。

  临床上,髓内肿瘤患者以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髓外硬膜内肿瘤典型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髓外硬膜外肿瘤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

  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中,除了病史、体征等外,X线平片、椎管造影、CT、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也是最为重要的确诊依据。那么,为什么医生经常建议患者朋友提供磁共振检查呢?换句话说,磁共振在椎管内肿瘤诊断中有什么作用呢?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是脊髓疾病治疗组李维新教授介绍,影像学资料主要能够在外科医生的诊断中帮助医生明确病灶以及病灶产生的影响,同时积极的介入治疗。核磁共振只所以作为椎管内肿瘤乃至所有脊柱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是因为磁共振不仅能清楚地观察和辨别脊髓、脑脊液、神经根、硬膜外问隙和椎体,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的移位、受压和肿胀的征象,对于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也能显示清楚,还可观察到椎旁软组织,从而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范围以及性质。

  因此,如果生活中出现椎管内肿瘤类似症状,应该及时到脊柱神经外科就诊,最好在就诊时能够提供脊柱部位的核磁共振影像资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