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真菌性脑膜炎

2018年02月14日 87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02-09 13:26:20

 

疾病基本属性

对应ICD-10疾病:脑膜炎

别名:暂无

英文名:暂无

发病部位:头部

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多发人群:小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

并发疾病:暂无

治疗手段: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介绍

真菌性脑膜炎是由真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常与脑实质感染同时存在,属于深部真菌病。

 

疾病知识

 

症状

多为亚急性病程,少数为慢性起病。

一、一般全身症状 

1、早期出现轻至中度发热等感染现象,晚期表现为高热。

2、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3、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力增高表现。晚期头痛剧烈,甚至出现抽搐、去大脑性强直发作和脑疝等。

二、神经系统症状

1、多颅神经受损症状:视神经受损时出现视力低下甚至失明,其它动眼、外展、面及听神经也常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受损症状和体征。 

2、脑受损症状:当病变波及脑实质或/和形成脑内肉芽肿时,临床上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和瘫痪等局灶性定位体征,并可伴有智能障碍和意识障碍,严重者进入昏迷状态。

三、双重或多重感染症状此类病人多因体质较弱、营养较差和免疫功能下降,常可同时伴发其他菌种的新感染或体内既往潜在的菌种感染复发,常见的有结核和/或弓形虫病等的伴发,促使病情更趋严重复杂和临床表现上的多样化,甚至可成为病人的死亡重要原因,值得注意和及时加以确定。

 

病因

真菌性疾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  

  1.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的病人增多了,这些医源性因素易于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 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一些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尿毒症、免疫机能障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的寿命有所延长,这些基础疾病的存在,为真菌性疾病提供了发病的条件; 

  3. 临床医师对真菌性疾病的警惕性提高了; 

  4. 对真菌培养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检查

  1. 脑脊液检查

  2. 免疫学检查

  3. 颅脑CT或MRI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1. 病史、临床症状体征;

  2.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微诨浊。白细胞计数呈轻至中度增高(20~700)10/L),偶可达500010/L,且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蛋白含量增高(0.4g~1g/L),偶可很高。糖及氯化物含量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或/和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的姬姆萨、瑞氏复合染色片上,多可查到成堆的球形隐球菌,部分隐球菌还可见芽孢生长。前法的菌体荚膜(不着色)呈亮光状,后者的菌体深蓝色和荚膜呈毛刺状(见下图);脑脊液隐球菌培养多呈阳性

  3. 血及脑脊液乳酸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咐试验的隐球菌抗原阳性

  4. 影像学检查提示脑水肿、脑积水和脑的局灶性异常。脑实质内肉芽肿在MRI检查中可表现为T1等或略低信号和T2明显高信号改变。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1. 抗真菌治疗:二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2. 对症治疗:降颅压、防治伴发病和并发症、支持疗法、神经保护剂治疗、免疫增强剂治疗;

  3. 手术治疗:对较大脑脓肿或肉芽肿者可予手术治疗。

  4. 康复治疗:对瘫痪、失语者,应早期给予功能锻炼,以减免因废用和误用所带来的残疾或更多的神经后遗症。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延误治疗或者有严重并发症患者、早产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预后不佳。

 

预防

1.鸽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

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

4.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5.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健康问答

真菌性脑膜炎饮食注意事项?

1、应食用低脂肪、高纤维有营养的食谱,尽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食物,有不错的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多食用一些菌菇类的食品和黄芪等中草药,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