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血栓——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源
2016年10月13日 786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世界血栓日】血栓——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源
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
德国Rudolf Virchow教授于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2014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 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并且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2016年10月13日,是全球第三个“世界血栓日”。
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其中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发生血栓,不像心脏病和中风那样被人重视。
临床上常见的两种情况:
病例一: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一般是于下肢或骨盆的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经济舱旅行、骨科手术等因血流缓慢、高凝状态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动脉栓塞的典型表现为气促、胸痛和咯血“三联征”,但很多时候并不像书上讲得那么典型,很多为晕厥、心悸等不典型的表现,所以肺动脉栓塞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被漏诊和误诊。
一位反复活动后胸闷气喘的病人,辗转于各医院,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异常,心脏磁共振也没有发现异常。仔细询问病史这个患者有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史,发病前有长途经济舱旅行病史,结合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氧分压50mmHg,D-二聚体明显升高。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到肺动脉导致的肺栓塞的诊断基本成立,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提示肺栓塞,予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
病例二:
心房颤动可导致心房血栓形成,血栓可能脱落,随血液流动,栓塞大脑动脉,引起脑细胞缺血坏死。
一位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老人,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胸闷气喘、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已经明显缓解。但他的动态心电图上发现有发作性心房颤动,发现心房颤动几小时后病人上厕所时突发神志不清,经过检查,发现病人昏迷,一侧肢体肌力消失,紧急做头颅CT,排除脑出血,考虑急性脑梗塞。
所以认识血栓的风险、降低血栓负荷非常重要!心房颤动是导致左心房血栓形成,是导致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所以一旦发现心房颤动,须到医院评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以减少脑卒中的风险。而对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重在提高认识和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降低猝死的风险。
声明:本文为@刘燕荣医生 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