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就诊小技巧
2017年05月09日 1164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就诊前
1、整理自己的病情。现在的主要症状有哪些?最难受的症状是什么?本次就诊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初发病的时间、加重病情的诱因、病情变化的过程、既往及当前重要的疾病史。是否服用过中药,效果如何?
2、带好既往病历。尽量把以前与本次就诊相关的病史、检查报告、处方带来,即使是阴性的检查结果、无效的中医处方对于医生都极具参考价值,并且要带好本次就诊的病历本,方便今后对比病情情况。
3、不要化妆,不要吃染舌苔的食品。中医医生注重望诊,化妆会影响医生对神色、唇色等的判断,吃染舌苔的食品,如草莓、桑葚、鸡蛋、牛奶、咖啡、巧克力等,会影响医生对舌象的判断,如果已进食,请如实告知医生。
就诊中
1、客观叙述自己的症状。不少中医术语为大家所熟知,如肾虚、阴虚等等,但就诊时不要用中医术语,应将症状告知医生,以避免自己的判断错误,医生会根据症状辨证,例如“便秘,三天一次,大便干结,平时口干、口臭、腹胀、身热”,而不要说“内热重”,另外可能医生会询问患者平时怕冷还是怕热,是否容易出汗,胃口如何等等问题,也请认真、客观、全面地回答医生,这些信息对医生的处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问题是医生在与患者拉家常。女性患者如已怀孕,请及时告知医生。
2、相信和尊重所选择的医生,不要考验医生。既然选择看中医,就要遵从中医治病的法则,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忌抱有“看病不用开口,把脉全知病情”的想法,这不仅是对中医的无知,也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
就诊后
1、不要查询医生的处方。中医医生的处方,尤其是中药饮片处方,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药物间不同的剂量配比,往往包含了医生个人的经验,无论是通过网络查询,还是询问其他医生,可能都无法正确解读,反而不利于治疗。
2、及时观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哪些症状改善了,哪些症状没有改善,哪些症状加重了。复诊时应将这些情况详细告知医生。
3、了解中医治病的暝眩现象。暝眩现象通俗的讲是指用药后而产生的头晕目眩等反应,并非人人可见,不同的患者身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例如:困倦、眩晕、腰酸背痛、手足麻木、失眠、心慌、气短等。一般情况下,体质越弱、病程越久、问题越多、敏感度越高、治疗越准确的情况下,其反应可能就会越强烈,暝眩现象是服用中药后的一种正常反应,会由重到轻,反应的程度可随疾病的减轻而逐渐消失,副作用则不然,往往会由轻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