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发病机制和简单预防

2019年06月17日 77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临床上常见于青春期男女,故又称“青春痘”。有研究发现超过90%的男性和80%的女性在21岁前会发生痤疮,并有12%的女性和3%的男性会持续到40岁以上。 

                    

    发生于颜面部的痤疮有损容貌,对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会造成自卑、焦虑等精神症状。因此,了解痤疮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大家早预防、早治疗,尽可能避免痤疮带来的严重后果。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以下就简单介绍几种发病机制:

1、雄激素及皮脂增加

    皮脂腺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分泌大量皮脂是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进入青春期后肾上腺和性腺的发育导致雄激素水平增高,刺激皮脂腺增大及皮脂分泌增加,大量皮脂堆积于毛囊处,导致炎症的发生。同时,皮脂为毛囊内寄生菌(痤疮丙酸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2、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可刺激毛囊皮脂腺开口处上皮增生及角化过度,同时富有刺激性的游离脂肪酸还会刺激毛囊引起炎症性皮损。

3、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

    毛囊开口处上皮增生及角化过度使皮脂分泌通道受阻,排泄不畅,当皮脂、角质团块等淤积在毛囊口时即形成粉刺。

 

4、继发炎症反应

    痤疮丙酸杆菌还会产生的一些低分子多肽可趋化中性粒细胞,这些细胞产生的水解酶可使毛囊壁损伤破裂,从而使各种毛囊内容物溢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出现从炎症性丘疹到囊肿性损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5、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背景下的皮肤内雄激素受体或相关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增强也是导致皮脂腺对雄激素过度敏感及皮脂腺过量分泌的重要因素。此外,痤疮患者皮脂中存在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脂质成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及炎症反应。

 

·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过度日晒、出汗、粉尘刺激、长期接触电脑、滥用激素、接触化妆品或化学药品等,都可诱发或加重多种类型痤疮的发生。


·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可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许多痤疮患者受精神因素影响而病情加重。


·饮食因素

    如脂肪、糖、辛辣、可可、乳酪、花生等均可增加皮脂分泌而使炎症加剧。

 


针对痤疮的发病机制,要积极进行预防和护理,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硫磺皂等清洁皮肤,以防治皮脂堵塞毛孔。

2、避免处于暴晒、粉尘等不利的环境中,或做好防护措施。

3、保持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少食辛辣、油腻、糖类等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5、不要随意用手挤压粉刺,防治感染或炎症加剧。

6、禁用溴、碘类药物。

7、痤疮患者切勿盲目使用化妆品、激素、化学药品等,应咨询医生尽早做专业的治疗。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我是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赵俊英,希望可以给受痤疮困扰的朋友们带来积极的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