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军:延续医者使命,打造领先的疼痛数字医疗平台

2022年07月18日 4695人阅读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癌痛。

癌痛发作的间隔和强度,会随着病情的推移而愈演愈烈。癌痛发作可以从一周一次到一天一次,再到持续疼痛,无休无止。除了持续痛还有爆发痛。有人说,持续痛很磨人,已经让人痛不欲生;而爆发痛像生孩子,痛得让人哭让人叫,让人疯魔。但生育,是希望的痛。癌痛,是绝望的痛。

在中国,正忍受着这样痛楚的癌症患者,数以百万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占全球23.7%。而所有癌症类型的疼痛总患病率超过60%。

原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杰军,每天都与这样的癌症患者打着交道,一干就是近30年。退休后,他并未选择停下脚步,而是踏上了创业征程。

他创办的铂桐医疗,对于患者来说也许是一个数字疗法赋能的疼痛诊疗服务平台。但在内心深处,这更像是王杰军医者使命的坚守与延续。

以下是王杰军的讲述——

01. 善医者

1992年,我博士毕业进入(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当时第二军医大学的三个附属医院全都没有肿瘤科,非常值得关注。我就去和学校提案申请成立肿瘤科。那时候,上海其他医院已经有了肿瘤特色专科,我就想长征医院该做什么。

我个人是消化内科出来的,所以就先选择了胃肠肿瘤。又在琢磨怎么做出差异化来,就在1994年选择了抗肿瘤血管形成这个方向。后来,团队在抗肿瘤血管形成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和临床,拿到很多国家重大专项,包括国家科技部的支撑项目、973项目等等。


王杰军教授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拍摄于2013年

在临床实践中我逐渐发现,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上关注抗肿瘤很多,却很少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最后我选择聚焦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我一直跟我们医生讲,肿瘤科医生治疗目标不是肿瘤,我们是治疗一个带肿瘤的人。如果用了某种治疗方案,患者的不良反应一塌糊涂,且花了不少钱,但疗效并不好,这其实并没有为患者带来任何获益。

让患者活得长、活得好才是我们的目标。而这之中,我们最力所能及的是控制患者疼痛。

但中国从1990年开始推广癌痛的规范诊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癌痛患者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诊疗。为此,2017年我们在中国成立了难治性癌痛专家组,探讨如何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解决癌痛这一难题。

我们第一次定义了什么是难治性癌痛、发表了第一部专家共识、在全国开展了示范基地的建设,使更多医护人员懂得了疼痛不仅仅是药物,还有重要的多学科合作,这才是解决癌痛最正确的方式。

我其实一直致力于在国内推广有效、规范的癌痛诊疗模式。2016年我退休以后,很多人邀请我去开肿瘤医院、肿瘤诊所等。但我说我还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利用我对医疗的理解让更多人获益,总觉得社会责任更大。一定要建立一个平台,帮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把我们的理念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获益。

另外,《中国疼痛防控与健康促进战略蓝皮书: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指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万-20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长,治疗上整体花费约5000亿元。

中国不仅对癌症患者的疼痛要关注,对非癌症疼痛更值得关注。特别是我国老年化程度严重,老年人中慢性痛的发病率超过70%。在中国,慢性痛治疗是一个严重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

我总是说,慢性痛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止老百姓,甚至很多医务人员还没有把慢性痛当成一种疾病。国际上早已把慢性痛定义成一种疾病,把消除疼痛定义为患者的基本人 权。而国内的相关概念还没有提升到这一步。我想通过一种方式呼吁大家关注疼痛,通过我们的平台帮患者解决问题。

02. 铂桐,不痛

于是,我联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肿瘤科、疼痛科、介入科、康复科、护理的专家们,创办了铂桐医疗(铂桐医生集团)。“铂桐”就是不痛的意思,我们希望大家不痛。公司的使命是用规范和技术改变中国疼痛诊疗现状,让中国人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就是我们去想去做的一个事。


王杰军教授与铂桐医疗团队

我们希望做一个能够快速建立标准、建立门槛的平台,于是选择了癌痛作为切入点,做从评估筛查、诊疗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

在临床上,医生要了解疼痛的状况往往只会问患者痛得厉不厉害,并未了解到疼痛对患者的其他影响。而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全面地了解这些影响,也就无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

所以我们第一款数字医疗产品是一个评估筛查检测工具(6D疼痛评估),以更简便易懂的方式,让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疼痛程度、疼痛类型以及疼痛对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等。相应的医护人员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及治疗结果,并通过这个工具把患者导到服务中台,根据患者状况分流到不同的诊疗中心,在诊疗中心进行治疗。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4千例患者疼痛状况的评估筛查临床观察,未来基于此产品还将把筛查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能够提供诊疗方案的数字疗法产品。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加广泛的地区,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筛查患者,帮助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让患者享受到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


铂桐医疗6D疼痛评估科研讨论会

我们的另外一款即将开发完成的产品,是一款可以居家进行疼痛管理的数字疗法产品。患者回家以后,我们将正念、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设备与生物传感器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居家或工作休息环境就可以缓解焦虑、摆脱疼痛,既可以与药物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这样的可触达性和便利性,其实也能够解决很多患者就医难、小病要跑医院的问题,也降低了就医成本。

总体而言,我们的筛查工具不仅可以赋能医疗机构,也可以为保险公司用户、企业员工、养老机构等提供一个很好的疼痛预警工具,并且支持患者记录自己的感受。当患者出现疼痛,评估的数据马上会传给相应的医护人员或客服,及时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按患者状况将其分流到不同的线下诊疗中心进行诊疗。

患者回家康复和维持治疗期间,则可以使用我们的数字疗法产品进行疼痛管理。同时,我们的产品也可以与药企和疼痛治疗设备生产商合作,帮助进行用药后的管理等。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数字疗法注册证的申报,也会尽快在全国核心区域落地诊疗中心。未来希望能够把严重疼痛的患者先在线下收治,康复和维持就在社区和家庭中通过数字疗法解决,把院内外的患者都管理起来,形成完整的诊疗闭环。

03. 哑铃模式

目前,线下诊疗中心受疫情影响较大,而我们的数字疗法产品已经实现营收。其实铂桐医疗正是在疫情中实现了转变并成长起来的企业。2018年12月份公司成立,2020年就开始不断封控。但在这期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还是完成了几件比较满意的工作。

我们锚定了数字疗法,打造出了疼痛数据管理平台;在国家卫健委疼痛诊疗质控中心专家、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下,铂桐还建立了中国疼痛综合管理监测网(CPain)。未来,该平台将会联合千家以上医院,为医生提供培训教育、进行疼痛质控和真实世界研究等任务。

这样的业务体系也构建出了铂桐的商业和管理模式——哑铃模式。像哑铃一样,一端是产品应用,一端是培训教育平台。两者之间的连接柄就是这个数据管理平台。


我们还有一款用于骨折风险预测的在研产品。中国老龄化非常明显,有8400万人有骨质疏松症,每年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患者超800万。很多老年人一个不小心就骨折了,而躺下去可能就再也没能起来,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甚至会威胁生命。

很多肿瘤患者还会发生骨转移。一旦骨折,轻者活动能力受限,重者完全截瘫或生活无法自理。这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的伤害是极其严重的。这款产品就是利用了先进的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等技术,对生物、物理、医疗等参数集合完成的算法,去预测骨折的风险,并结合数字疗法进行干预,避免骨折发生。


数据来源:《中国大陆地区以 - 2. 5SD 为诊断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回顾性研究》

今年上半年,铂桐还成功晋级了“2022年数字中国创新赛·数字医疗赛道创业赛”总决赛,希望能最终取得好成绩。其实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完整的团队搭建。目前的医学团队、技术团队、渠道团队都已各就各位。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成功落点三家线下医疗服务机构,今年还会新增一到两家线下医疗服务机构。

04. 青云之志不坠

我以前一直说,做医生时间久了会发现,医生个人的价值会变得越来越小,而社会的责任越来越重。作为医生,我一个人只能给几个人看病,太渺小了。我很希望把我们的经验智慧、好的理解包括资源,变成一个平台,为更多人服务。我想这才是更大的价值。

几年前,有个上市公司老总开玩笑说我“神经病”,他说别人退休都去带孙子了,我可倒好,退休去创业。还有人说,王杰军你每天忙啥呢,退休了比上班还忙有啥意思。我总是笑着说:你知道人是有理想、有情怀的吗?


确实是比以前上班还忙。现在,我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的事情,对内我需要对产品专业性进行把握,保证我们每一款产品底层逻辑一定是严谨的,要跟团队的各个岗位沟通;对外要学会和资本、合作方等等交流。

这是一种新的体验,忙碌并快乐着。虽然也有压力和苦累,但在我看来,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我总归感觉自己有这样一个理想要去实现。之前我们有一个团队在深圳,我和他们一起住连锁酒店,每天像个大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我感觉特别快乐,跟年轻人一起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感觉自己也年轻了。


其实不仅我自己,越来越多的医生走出医院,去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创业,并且已经有冬雷医生、张强医生、春田医管段涛等一批成功的先行者。事实上,很多优秀医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体制内未必能够帮助他们发挥最大的价值。所以,选择创业,是实现自我的一条光明之路。

但医生创业也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虽然新一代年轻的医学生接受的知识面更广泛了,但以往医生受的教育还是相对比较单一的,我们那时候每天就是医学这一件事。

医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首先要有情怀,愿意为解决医学难题或患者痛苦去付出。再一个,要有吃苦精神。以前在大医院里,总感觉有点朝南坐的味道。创业了,坐的朝向不一样了。创业虽然快乐,但也很辛苦。到现在,有时候我半夜想到什么关键的事情,还会马上在床头记下来,第二天来跟团队讨论。有时候跟小伙伴们头脑“疯”暴的场景,想起来都感觉很“爽”。

另外,要有足够大的胸怀。医生可能并不善于市场、运营,不懂得如何设计、开发软件。所以,一定要学会和团队去合作,要有包容的心态。我常常把创业事业比作成一部交响乐作品,需要把不同的乐器充分的展现、融合起来才能奏出不朽的乐曲。

最重要的是,医生创业一定不能忘记初心。医学是非常严肃的,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对医生、医学这个职业的敬畏之心,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