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见钟情:难道是脑中早有存档?

2017年10月19日 217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刘心武解读《红楼梦》中宝黛之恋时曾经指出:人们心中完美的爱情无非就是一见钟情或者是两小无猜。可以说,一见钟情是许多心理健康的男男女女们梦寐以求的浪漫体验。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造成这种浪漫的真实原因呢?心理学家从科学的层面对“一见钟情”进行了分析解读。


科学家对那些曾经有过“一见钟情”经历的人进行研究,最终得到结论:通过自出生以来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社会生活,这些青年男女已经把心目中理想的对象储存在大脑中。


这些“档案”的储存,最开始是受身边亲人的影响,并勾勒了最初的雏形,开始认定理想爱人的模样、特点以及气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断对梦想中的对象进行填补和修正,这些因素很多时候都会受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人———身边的亲人或崇拜的偶像的影响,最终形成模糊的形象。


当机缘巧合,第一眼看到他(她)时,大脑就会迅速进行搜索,并很快发现对方和大脑中储存的“档案”非常相似,这一信息传达大脑,就会出现“一见钟情”的状态:心跳加速、脸红乃至不知所措。

那么,让人如痴如醉的爱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原来,男女处在热恋状态时,丘脑的下部神经会受到强烈的激发,并会引起血液的循环活动,信息传达到人体的各个感官,人体会强烈地体会到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带给人们对爱情的向往。

科学家同时发现,在岁月的变迁中,人类的丘脑也会像其他器官一样发生萎缩和衰老。丘脑神经运动造就了爱情,造就了恋爱的激情,在丘脑出现衰老的时候,也会引起人们对爱情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当初热恋时爱情美妙的感觉。爱情经不起岁月的考验,也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的。

也许你也曾遇上过如此极致浪漫的一见钟情,那希望你也能好好珍惜、冷静对待;即使你没有遇上,也不必惋惜不必羡慕,因为心理学家的剖析告诉我们,不要说是一见钟情,即使是爱情,也只是生理上的“一种感觉”,保持心理健康,理性对待,也许你会更幸福!

6